打捞沉没的课堂本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打捞沉没的课堂本真

朱锐

朱锐安徽省利辛县刘家集乡中心校236733

和几位老师闲谈根据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的体会。我们为老师们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而感到高兴,也普遍感到当前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失去了教师主导数学课堂教学,启发主体学生思考,启迪智慧提高能力的本真,极大地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要特别引起注意并加以克服。

一、过于注重情境的导入轻课堂主题

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用生活情境引入,生活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价值。生活情境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部分教师对这一理念的理解过于片面,过分强调应用题教学的“现实性”,过于追求形式,在教学中一味地创设情境,不能更快地切入主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时候,书上为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爸爸早上开小四轮耕地,到地里忽然发现有一种工具忘在家里,问爸爸如何才能尽快取到工具。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爸爸赶紧开车回去,有的说爸爸走近道。其实教师的目的就是要引出爸爸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把工具送给爸爸,爸爸沿原路返回,两个人在途中会合,从而引出相遇问题。但经过大约五六分钟学生也没有说出这种方法,学生都在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甚至出现了争论,直到我说出了方案后,有的学生还沉浸在问题中。给学生造成本节课的主题是如何走最节省时间,而不是如何解决相遇问题。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在低年级这样的现象更是普遍,老师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低年级的孩子他的想法比较天真,想象力比较丰富,所以有些时候让上课的教师措手不及。更主要的是冲淡了本节课的主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我们情境的导入是为问题服务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对教材进行删减、修改或增补。立足于生活创设情境,不仅使学生更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有利于他们融入情境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现在的应用题越来越生活化,无论课本上的内容还是资料习题作业,越来越接近于生活,甚至有些时候是采取一个小故事的形式叙述下来的。学生遇到这样问题往往发懵。这就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将题目的叙述进行简化,抓住主要矛盾,说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它其实属于哪一种数学问题,弄清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从而问题得到解决。

二、重结构教学轻数量关系分析问题

一些老师认为,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内容简单,数量关系比较明显,要过好应用题教学关就应以“结构”教学为主。由于偏重应用题“结构”教学,忽略了必要的数量关系分析,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形成了一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即:条件分析加算法。“这道题目给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要用什么方法算?”有时还发现本来不是规律的东西当成规律交给学生,导致学生思维定势:见多就加,见少就减。我认为:在低年级进行应用题结构教学是必要的,但不能看作是唯一的,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并进行训练,是为学生更好地进行数量关系分析服务的。数量关系明确了,解题思路就会畅通,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因此,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统筹兼顾地处理好结构教学与数量关系分析的两者关系,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为今后较复杂应用题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三、重算法而轻能力

小学教材在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教给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会发现,旧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特别强化,将每一种类型的应用题运用方程如何解答一一列举,而新教材仅仅两道例题。从而造成教师淡化这部分知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够熟练,不愿意采用这种方法。打开中学教材,我们会深深认识到我们的教学与中学严重脱节。作为成年人,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方程解决应用题的优越性,因此作为任何一个小学教师,尤其到高年级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方程的能力,体会到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鼓励孩子多多运用方程,为孩子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综上所述,打捞沉没的课堂本真,就是要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要将二者颠倒,更不能将二者对立。要吃透课标精神,钻研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