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理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1
/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理念探究

丛小琳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31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述中多次聚焦新发展理念,凸显了新发展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地位。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内核的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制高点,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是解决新时代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办法,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起奠基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引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五大发展理念”存在辩证逻辑关系,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维度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行了价值分析和理性考量,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形成的理论渊源

1.1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孕育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土壤

民本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重要执政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经历了重天敬鬼、敬德保民、重民轻天、民贵君轻的演变。从历代王朝兴替和政权更迭来看,民惟邦本、民贵君轻、民殷国富等民本思想对政治制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封建社会建立以来,民本思想在历代开明执政者的实践中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重民畏民,尊重和敬畏人民;二是知民得民,体民情和得民心;三是爱民恤民,爱护和体恤人民;四是忧民利民,关心人民疾苦和维护人民利益。习近平对民本思想有着深入的研读,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民本思想的古典名句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行阐释。例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演讲中引用了“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引用了“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在《之江新语》中引用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2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人民观是滋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理论源泉

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来。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与进步的根本力量,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属性是人民性,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所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和核心理念。习近平认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正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才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发展观,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并从多个维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具体要求。

1.3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理念是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理论根基

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始终没有改变。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创新和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树立了牢牢地为民情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邓小平认为,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实现奋斗目标的阶梯和基石。江泽民认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政理念,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以来,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和新要求,习近平对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理念进行了高度总结和凝练,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不仅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总结和继承,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新认识和新发展。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方向

2.1在政治建设上“重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公正感

政治建设一般是指国家的执政党或政府为巩固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秩序所开展的全部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坚持马克思主义所进行的伟大探索和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当前,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持续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政治建设有着十分完整系统的表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党的政治建设列入党建总体布局,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把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所以说,推进政治建设要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标尺的刻度,不断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公平感和正义感。

2.2在文化建设上“惠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认同感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血脉。文化繁荣是国家兴盛的鲜明标志和重要支撑。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强的思想保证和丰润的道德滋养。从我国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其最终目标和归宿是满足人民群众的认知需求,从而陶冶人民群众的情操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让人民群众对国家、民族、社会、家庭、单位以及自我拥有更强的认同感。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矢志不渝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切实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文化自信和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2]。

结论:

简而言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五大发展理念”存在辩证逻辑关系,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维度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行了价值分析和理性考量,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青,李先伦.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论析[J].理论学刊,2019(1):29.

[2]王全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哲学意蕴[N].学习时报,2018-06-25(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