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脑积水50例分析

/ 1

外部性脑积水50例分析

汪瑾1谢林丰2张林3

汪瑾1谢林丰2张林3

1江西省弋阳县人民医院(江西弋阳330046)

2江西省上饶市武警消防支队3江西省弋阳县中医院

[中图分类号]R7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9-0025-01

外部性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发生于婴幼儿期的一种特殊表现。多见于2岁以内,症状和体征取决于脑积水的程度和速度。本文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10年7月经头颅CT确诊符合外部性脑积水的50例住院患儿。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均来源于住院患儿。男39例,女11例。发病年龄0-6个月28例,7-12个月18例,13-24个月4例,平均年龄8个月。病因分类:新生儿窒息10例,颅内出血6例,头部外伤5例,脑膜炎5例,肺炎3例,先天性颅脑畸形3例,代谢性疾病2例,不明原因16例。

1.2临床表现

头围增大21例,发热17例,抽搐11例,抬头困难3例,共济失调1例。

1.3CT表现

50例患儿均行头颅CT检查。阅片显示:30例双侧额顶区、额颞区蛛网膜下腔增宽,大脑纵裂前部增宽;24例外侧裂加深增宽;15例鞍上池扩大;10例脑室轻度扩大。

2诊断与治疗

50例住院患儿均行头颅CT扫描确诊。给予对症处理,已明病因者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15例治愈,11例好转,3例转院,21例自动出院。7例随访,6个月至12个月复查头颅CT脑积水均消失。

3讨论

各种病因的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限或吸收障碍均可形成脑积水,囱门未闭,颅缝开放是发生外部性脑积水的必备条件,而蛛网膜颗粒吸收的功能障碍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增宽的主要原因。别外,外伤、炎症等影响蛛网膜颗粒对脑脊液的吸收,形成暂时性脑积水。外部性脑积水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婴儿脑发育异常并在头颅CT上具有特征性改变的一种年龄依赖性病症[1],外部性脑积水由Dandy1917年首先提出,其症状体征取决于脑积水的程度和速度,其CT特征是:双侧额顶区和额颞区蛛网膜下腔增宽及相应区域脑沟加深、增宽,大脑纵裂前部增宽,外侧裂加深增宽,基底池尤其是鞍上池扩大,脑正常或轻度扩大[2]。

本组50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头颅CT均符合上叙特征。目前已知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颅内出血、颅内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外伤、先天性颅脑畸形等,可引起外部性脑积水。原发性外部性脑积水预后良好,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需随诊观察。

临床上外部性脑积水并不少见,关键是要对其有充分认识,遇到不明原因反复抽搐或头围增大时应考虑此病的可能,应行头颅CT检查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廖清奎主编.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45

[2]龙须生、罗学毛.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和CT、MIR征象分析,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8)494-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