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控加工中心一体化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中职数控加工中心一体化教学研究

雷铖国

衡阳技师学院湖南衡阳421000

摘要: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是数控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性课程,其主要培养目标是为加工制造类企业培养技能扎实的数控加工操作人员。在教学中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加何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如何使实训与生产相互结合是中职学校数控加工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中职;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分析

1导言

随着当今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变化,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都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方针。目前,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服务培养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职业知识的传授以提高职业素质已成为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事实上,现行的一些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并不适应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教育的新要求,而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新需求,在职教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数控专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2.1专业设施设备建设

学校数控加工专业办学较早,始于2003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2009年,更名为数控技术专业。学校船修部为办好数控专业,采取了以下两大措施:一是在硬件上,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好数控专业基地,购置大批数控专业设备进入车间,为专业教学打下设施设备基础。据统计,近年来,共投资了700万元,已建成功能较为完备的数控实训基地,两间数控加工厂房面积共1000平方米,其中,数控车床19台,数控加工中心3台,数控铣床4台,普通铣床19台,车间内设有理实一体化教室(80平方米),仿真模拟教室,内有电脑40台等设施设备;二是在软件上,大胆引入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形成“车间即教室,师傅即老师,学生即徒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进行“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目前,该专业拥有一支由32人组成的专业教师团队,其中专职教师20名、实训指导教师8名、兼职教师4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10名、双师型教师22名、高级技师及技师20人、高级工5人,基本满足了学校数控专业理论教学与实操的需要。10几年来,数控专业为舟山机械企业储备了并输送了一批数控专业人才,每年都有众多企业向学校“抢订”毕业生。

2.2教学实施

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师,在借鉴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专业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一是专业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初步了解项目的专业概念和操作流程,在课堂或班级QQ群里进行讨论;二是将全班学生组建若干项目小组,每个学生明确自己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和分配的任务。由4个学生组成的项目小组根据项目内容,由学生选出1人担任组长,教师指导各组组长分配职位,让组员分别扮演车间主任、编程员、操作员、检验员角色。车间主任的职责是策划项目、组织讨论与实施;编程员的职责是编制加工程序,并在电脑上进行仿真模拟,并优化程序;操作员在数控车床上加工作品;检验员记录讨论结果,并检验作品质量;三是在完成任务后小组集体总结、评价,分享经验,并在下一轮项目任务中交换角色。例如,在教师统一规定毛坯后,给予学生的项目任务是为某幼儿园设计一批高约为15厘米高的“钢铁侠”铝质玩具。而且,特别之处在于,设计还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追求作品的唯一性,只求更好的设计结果,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家在车间主任的组织下开展热烈讨论,然后在CAD/CAM软件上让编程员自行绘图,绘出合适的尺寸,再到数控车床上叫操作员加工出本组设计的玩具产品,最后检验员根据幼儿使用的特点检验“钢铁侠”玩具的质量(即要求图案活泼,可转可拿,表面不能有毛刺、零件不能过小等),从而完成一整套从讨论、设计到加工、检验的全过程。

3培育中职生学习数控加工课程的兴趣

中职生学习兴趣之高低是影响其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怎样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对于学好数控加工技术课来说显得十分重要。鉴于目前普高持续扩招导致中职学校学生的总体素质不断下降,不仅学生的基础知识十分薄弱而且大多具有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为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全面运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数控加工技术课具备相当强的理论性导致学生学后觉得枯燥乏味无法对这一课程学习产生足够强烈的兴趣。因此焙养中职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成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课程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笔者觉得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比如可以运用中职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在讲授数控机床加工工艺时设计出中职生们所熟悉的机床加工工艺、加工切削量和加工刀具选择等再运用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疑问去上课并在课堂上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让其体会到解决问题之喜悦与成就感,从而更好地调动起中职生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自信心与学习兴趣。

4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

4.1教学共长,能力提升明显

一是学生方面,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学质量提高。由于一体化教学是在一体化的教学场地以一体化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与能力之间的相互转化。经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明显。2009年、2011年、2013年连续三届的在“舟山市职业(技工)院校师生技能大比武”学生组的比赛中,学校历次都获得制造类专业团体第一名。比赛设制造类专业数控车工、车工、钳工、电工、焊工、CAXA制造工程师等,共决出个人奖一等奖22名、二等奖42名、三等奖65名和展示项目组一等奖4名。二是教师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团队中的徐世东、侯海华两位青年老师刻苦钻研数控加工技术,分别在2008年、2012年浙江省职业院校数控技能大赛上,两次夺得教师组数控铣工比赛一等奖。他俩因此还被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都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凭着过硬的技术,数控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勇敢参与舟山相关企业的生产活动,攻克了一些数控技术难关,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4.2利用学校数控加工设备,组织师生开展数控零件外加工服务

学校数控加工设施设备的配置在全市职业学校中是数一数二的,在全市企业中也名列前茅。如何利用学校数控加工设施设备开展对外服务,将学校“产学研一体化”推向深入,实现教学资产升值增值一直是数控专业实现突破发展需要重点思量的问题。目前,学校数控专业已和舟山海益塑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浙江森森泵浦有限公司、浙江森森集团等七家本地企业,开展了剪切块、积木螺杆、转子轴、加压罗拉毂、水果分级机等17项数控产品的加工业务合作,三年来,加工总产值达231万元,经济效益相当明显。参与加工的学生基本都来自于高二、高三、高四数控专业的学生。

5结论

总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仅体现了教、学、做的统一,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还有利于教师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的更新与优化,更彰显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加根.中职数控车加工实训教学中常见故障与解决策略[J].当代化工研究,2016(10):155-156.

[2]付化举.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3):190-191.

[3]曾显辉.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的应用价值[J].职业技术,2016,15(07):82-84.

[4]孙千评.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5):6.

[5]李定华,徐世东.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职教通讯,2015(14):39-41.

[6]沈胜宏.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加工实训中的运用实效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3(1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