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指标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宜居城市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指标探讨

徐秀丽1朱鸿钰2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4

摘要:宜居城市的提出,成为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本文在阐述了宜居城市的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宜居城市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指标。认为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安全的城市、健康的城市、生活方便的城市、出行便利的城市,也是一个居住舒适的城市。

关键词:宜居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

1宜居城市的概念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宜居城市是一个环境健康的城市、安全的城市、自然宜人的城市、社会和谐的城市、生活方便的城市和出行便捷的城市。

2宜居城市环境系统

宜居城市是一个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构成的复杂巨系统。

宜居城市的自然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城市自然环境、城市人工环境、城市设施环境三个子系统。其中城市自然环境包括绿地、公园、湖泊、城市内的景观、洁净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条件等;城市人工环境主要包括杰出的建筑物、清晰的城市平面、喷泉群等;城市设施环境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公共卫生和医疗设施,众多的高等院校,音乐厅、歌剧院等。

图1:宜居城市环境系统

宜居城市的社会人文环境主要包括城市社会环境、城市经济环境和城市文化环境三个子系统。其中城市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和谐的社会交往环境,完善的社会保障网络,牢固的公共安全防线,亲和的社区邻里关系,良好的城市治安环境等;城市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充足的就业职位,较高的收人水平,雄厚的财政实力,巨大的发展潜力等;城市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完善的文化设施,浓郁的文化氛围,充足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3宜居城市评价体系

3.1宜居城市判别标准

对于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定论,但“宜人性”是对宜居城市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使居民感到安全、舒适、放松。据此,宜居城市至少应该有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居住舒适度、景色宜人度、公共安全度六个方面的判别标准。

3.1.1经济发展度

宜居城市一定是有着丰富的就业资源能够吸引人们来这个城市安居乐业,所以说宜居城市一定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可由城市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三个指标来衡量。不仅城市的现阶段经济发达,宜居城市还要求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持续地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3.1.2社会和谐度

宜居城市的首要条件就是安全。从城市社会稳定方面看,城市社会运行有序,财富分配公正,治安良好,居民安居乐业,是宜居城市必须具备的社会条件。城市社会的稳定程度可以用社会政局稳定程度、收人分配公平程度和就业机会充足状况等表达。宜居城市的建设同样也不能忽略对市民的福利保障。宜居城市必须建立起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在内的健全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3.1.3文化丰厚度

城市文化的丰厚度主要体现在城市历史文脉与城市社区有机融合所形成的城市文化环境的发达程度上,主要包括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现代文化设施、城市文化氛围等方面内容。

3.1.4居住舒适度

宜居城市一定是一个居住舒适的城市。从居住的舒适度来看,宜居城市的居住区设施要齐全,要有充足的住宅,有良好的供电供水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资源丰富,有美丽的居住环境。从居住的氛围来看,要有和谐的邻里关系,充满人情味。从生活便捷度来看,宜居城市要有良好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完备,出行方便快捷。

3.1.5景色宜人度

景色宜人度要求城市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建筑人工环境,并且实现自然和人工的融合,从而创造出宜人的城市环境以供居民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自然生态环境是宜居城市环境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宜居城市的首要判别标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要求增加绿地和水体的面积,提高绿化、美化、净化质量,而且必须把道路、建筑、设施等人工元素与绿地、水体等自然元素很好地结合起来。

3.1.6公共安全度

宜居城市建设必须强调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突发性城市公共安全预警及治理机制的完善性,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城市的主要突发性公共事件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维护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是满足居民安居乐业的需求、创新宜人居住环境的保证。因此,宜居城市需要有完善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机制,有效的控制危机能力,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有安全感。

3.2宜居城市的评价体系

宜居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应该从以上六个方面即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居住舒适度、景色宜人度、公共安全度的评价指标来建立。

城市的安全性和安全满意度评价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安全性,另一类是灾害安全性。前者包括对治安状况、交通安全等内容的评价;后者包括地震、火灾、水灾等的安全性评价。安全性指标是衡量居住环境的最基本的条件,其中,所在地区的犯罪率、交通事故发生率、紧急避难场所数量和规模等数据可以作为评价居住环境安全性的重要客观指标。另外居民对居住区及其周边的治安状况、交通出行安全程度等的满意程度,以及对紧急避难场所的了解和相应的宣传等满意程度都是体现居住区安全性的个人行为评价指标。

城市的健康性和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是以居民健康可能受到的各种影响为核心,评价居住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堆弃、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噪音、工厂与生活噪声等环境问题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以及居民对环境问题的满意程度。

生活的方便性评价指标是衡量居民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设施的方便程度,包括居住区和周边地区各种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如学校的数量和质量、医疗设施的数量和等级、文化设施的数量和等级、商店的数量(密度)和档次等,同时也包括居民对居住区和周边各种服务设施利用的满意程度的评价内容。

出行的便捷性和出行满意度指标是反映居民日常生活中,与经常利用的设施和出行的目的地的可达性。指标包括利用交通工具的便利性,如公交线路、道路的等级、到最近公共设施的距离、到最近交通中心的距离、道路的通畅程度等,以及居民对出行条件的满意程度。

居住的舒适性指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评价:①反映居住环境的生活空间性能的指标,包括居住区的建筑密度、建筑物的高度、以及建筑物的布局等;②反映居住区和周边的自然景观的指标,如城市中保留下来的山、河、水等自然景观,以及林荫道、绿地等绿色生活空间;③表现街区的历史、社会经济活动和地方生活的内容的指标,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街道特色等;④居民对居住区或周边地区的认同等,如包括邻里关系、居民属性、对居住区的归属感等。[

4结语

总之,宜居城市是现代人文关怀的体现,它是后工业化的产物。宜居城市受到重视证明我们的城市开始步入了高级阶段,即城市的服务功能逐渐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走向集约化,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最终实现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不论哪个层次的建设都应该注重以人为本。正如吴良镛先生所提倡的:“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丽萍,郭宝华,关于宜居城市理论的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6,13(2),P76.

[2]李丽萍,郭宝华,关于宜居城市的几个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16(3),P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