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浅析谌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浅析谌茜

谌茜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在职研究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个人消费贷款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之一,为我国商业银行及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信贷风险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工作提出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很大压力。本文通过分析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类型,尝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概述

(一)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内涵

个人消费贷款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为主体而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用以满足个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资金需求的一种信贷方式。个人消费贷款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而产生与发展的,消费者的消费模式逐渐转变,由传统的量入为出逐渐转变为先消费后还款。目前我国的个人消费贷款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多种类型,如根据贷款的期限可分为长期与短期,长期的个人消费贷款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短期的个人消费贷款包括旅游信贷等。根据信贷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住房信贷、汽车消费信贷、旅游个人消费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出国留学贷款、综合个人消费贷款等。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上比较热门的个人消费贷款种类有:工商银行“逸贷”、农业银行“网捷贷”、建设银行“快e贷”、招商银行“闪电贷”、宁波银行“白领通”、平安银行“新一贷”等。

(二)个人消费贷款的特点

1.以个人消费者为主要对象。个人消费贷款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向个人消费者开发的金融产品类型,是以自然人为信贷对象,而非一般的法人或组织。

2.贷款用途具有消费性。指该类信贷用途以消费性需求为目的,而非以经营营利为目的。

3.贷款额度的小额性。在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中,除了个人住房信贷外,其他的个人消费贷款的贷款额度普遍都比较小,通常是在1000元至50万元之间,不会对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

4.贷款期限具有灵活性。个人消费贷款与其他的贷款模式相比更加灵活,一般期限在六个月至五年期间。消费者可以与商业银行约定贷款期限和还款时间。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信贷需求者得到所需贷款后,无力履行还款约定,从而造成商业银行损失的风险。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需求者的偿还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在贷款者还款能力足够的情况下,由于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原因导致贷款未能及时偿还。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中最为常见的风险。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内部程序、外部事件和其他因素影响操作人员的不当行为,导致银行贷款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集中在贷款审批与贷款发放两个方面。例如银行在贷前调查或贷后检查没有做到尽职,从而引发操作风险。外部风险主要表现为外部欺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因风险防控不足而遭受外部欺诈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银行的流动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二是负债的流动性。当银行的流动性面临不确定性时,便产生了流动性风险。现阶段,在金融市场上,由于资金的来源与资金使用的时间期

限不能匹配,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才刚刚开始发展,可能会导致流动性风险的产生。这种流动性风险会降低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增加商业银行的损失风险。

(四)抵押物风险

抵押物风险是指信贷需求者在取得贷款时以抵押物作为担保,在其后无法偿还贷款时,将以抵押物偿还。但当贷款人无法或无权处置抵押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抵押物发生了毁损,借款人又无法还清贷款,导致所贷资金收不回来,这就产生了抵押物风险。现阶段,多数商业银行主要采取以住房和汽车作为担保品进行抵押的传统方式,而新兴的小额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大都是纯信用方式,无抵押无担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五)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就我国现阶段来说,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利率相对稳定,但也是根据基准利率而有所浮动,根据已发放的信用贷款有可能会在次年起生效的原则,商业银行就会存在一定的利率风险。所以,我国应加快完善市场化,建立一整套有理有据的市场制度和管控风险的应对措施。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对策

(一)健全个人征信体系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个人征信体系,采用信用评级的方式对公民的信用行为进行评价,能够帮助商业金融机构对消费者的信贷行为进行评估与判断,减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社会个人征信体系。可以通过央行建立数据库的方式,对消费者的诚信行为进行记录,建立诚信数据库,在消费者申请消费信贷的时候,商业银行必须要通过数据库查询消费者的诚信情况,从而作出选择。另一方面,消费者要树立诚信的观念。要加强社会诚信制度的宣传,要在社会中树立诚信为荣的观念,要让消费者树立诚信意识,合理消费。

(二)加强对信贷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信贷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信贷文化,建立以信贷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学习规章制度、做好职业道德教育来规避和防范信贷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形成对信贷从业人员的约束,以此来保证每笔个人信贷业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关键,是提高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首先,我国应该出台针对个人消费信贷产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完善个人信用的相关法律,规范个人信息收集的途径,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做好必要的隐私保护工作。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健全的个人贷款法律体系,不仅可以保护商业银行和借款人的双方利益,还可以促进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商业银行消费贷款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减少商业银行的管理风险,商业银行当前对于消费信贷的重要性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了解的程度不足,许多商业银行更注重的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业务。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信贷管理制度,根据不同消费信贷的特点进行完善,特别是通过加强消费信贷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消费信贷的操作流程,通过实施精细化与专业化的管理,规范操作,减少风险。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发展需要建立专门的业务处理中心,通过采用专业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减少商业银行的信贷成本,而且能够实时的对个人消费贷款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特别是及时的处理出现的风险,有效的促进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发展。

(五)创新个人消费贷款品种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产品的同质化是目前发展存在的一大问题,特别是一些低水平的同质化消费信贷产品容易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的低迷,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要积极的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不断丰富消费信贷的产品种类,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提升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贷款领域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对个人消费贷款的需求会逐渐增加,我国商业银行势必会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更加重视。与此同时,同业间的竞争和挑战也会不断加剧,因此,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创新与发展的同时,必须时刻加强信贷风险的防范意识,通过吸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发展经验,完善个人信用的评估体系,制定有效的内部风险防范措施,加强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制度的落实,完善个人信贷法律体系建设,进而提高自身应对信贷风险的管理能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楠.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J].商业经济.2017.

[2]吴丽生.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探讨[J].金融视线.2016.

[3]杨骏.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探讨[J].金融视线,2016.

[4]王英姿.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

[5]孙烨,季小杰.推动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金融,2013(2):65-67.

[6]林文杰.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27~28.

[7]许会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探究[J].现代商业银行,2009(19).

[8]匡小平,苏南宏.商业银行个人信贷最优风险模型及其研究[J].金融论坛,2010(5).

[9]刘文朝.农村个人信贷与建立金融协会研究[J].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164.

[10]陈旭东.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J].现代营销,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