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电力市场交易价格机制及其监管的思考徐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8
/ 2

完善电力市场交易价格机制及其监管的思考徐健

徐健

国网忻州供电公司山西省忻州市034000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于电能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运营的市场化、开放化水平不高,这就给市场参与人员带来的不小的风险。因而,我国要逐步提升电力市场的开放化水平,大力开展电力远期合约交易方式和期货交易方式,积极提高电力市场稳定性。

关键词:电力市场;交易价格机制;监管思考

1导言

近年来各地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提升市场主体竞争意识,释放改革红利降低用电成本。但总的来看,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体系相对简单,规则设计不尽合理,地方政府仍存在计划管理惯性,市场化交易尚未充分发挥发现价格、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建议在后续改革中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交易规则和价格机制,加强市场运行监管,促进电力市场交易公平、规范和有序开展,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电力市场交易方法和交易对象的分类

2.1电力市场交易方法分类

一方面,根据交易时间的不同,电力市场交易可以分为长线交易,中长线交易和超短线交易三种类型。另一方面,根据交易次数,电力市场交易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批发交易,零售交易;不同形式的交易实现形式,电力市场交易可分为现货交易,远期合约交易和期货交易三种类型,下文将会对这三种不同的交易方式进行详细的探讨与比较。

2.2电力市场交易对象

一般而言,电力商品交易过程中的相关交易对象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①供电电子商品,它的价格主要体现在通过电力交易直接向发电企业提供购电费用的方式;②电力产品进一步转化为电力服务,包括管理服务和交付服务等。它的价格主要体现在通过电力交易为相应的输电服务商支付所需的输电服务费用,进而维持输电网络的正常运行;③电力交易服务,它的价格主要体现在支付给相关交易所的交易费用。对于电力电量商品以及输电服务、交易对象这三部分来说,它们一起构成了电力商品。

3完善市场化交易价格机制及其监管的几点建议

为持续深化电价改革,促进电力市场有序开展,建议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交易规则和价格机制,加强市场运行监管,促进市场交易公平规范和有序开展。

3.1深化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完善电力市场体系

电力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基础,又是系统性极强的产业体系,改革试错成本高。我国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要坚持稳妥有序的原则,充分吸取和借鉴国际电力改革经验教训,精心设计、稳妥推进。1.完善市场体系,丰富交易品种。坚持电力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相辅相成的基本方向,继续扩大开展电力中长期交易,鼓励市场主体自主协商建立“基准电价+浮动机制”、随电煤价格和产品价格联动等多种形式的交易价格机制,有效分散和降低市场风险。积极稳妥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开展日前、日内和实时电能量交易,体现不同时段电力成本和价值差异。暂未开展电力现货市场的地区,建议过渡期内,主动引导或统一要求中长期双边交易合同按峰平谷分时段方式(简化版带负荷曲线合同)签订,为下一步向现货市场过渡提供前期培训。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兼顾发电行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特性,适时建立备用容量市场或容量补偿机制,完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引导开展电力金融(期货)交易,为市场主体提供规避风险、发现价格的工具,并严格电力金融(期货)交易准入门槛,限定由大用户、售电公司、专业机构等合格市场主体参与,散户不允许参加电力金融交易。2.规范电力市场交易价格信息披露规则。对市场交易价格信息进行梳理和分类,明确哪些属于市场公共信息,如集中交易、现货交易出清价格,必开机组结算价格、强制成交结算价格等;哪些属于市场成员私有商业信息,如市场成员报价、双边交易价格等;严格按照标准在相应范围内进行披露。

3.2健全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交易规则和价格机制

加强政府价格管理与电力运行、能源监管部门的协同,着力建立科学高效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和价格机制,加快完善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相适应的政府定价政策。1.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交易规则和价格机制。促进价格灵活反映电力供需,有效反映电力成本特性,引导远期电力投资、优化短期电力运行,在有效释放“改革红利”的同时,统筹发用电各环节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制定电力交易限价规则、价格波动应急方案,规避外部供需环境突变、市场主体不当行为可能带来的价格冲击。2.加快完善与市场化交易相适应的政府定价政策。输配电价第二监管周期,鼓励和引导各地研究优化输配电价结构,适当体现位置信号或网络阻塞情况。在开展发电成本监审的基础上,制定必开机组价格规则。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在过去主要电煤价格变动的基础上,引入体现市场供需和竞争的因素,使燃煤发电标杆电价更加及时和有效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结合发用电计划放开改革进程,鼓励水电、核电、新能源主动通过市场形成价格。3.建立促进跨省跨区送电的交易规则和价格机制。国家层面组织和指导建立相对灵活的“计划+市场”、“基数+增量”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和价格机制,鼓励送受电各方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自主协商形成交易价格。针对跨省跨区送电巨型水电,研究建立政府授权合同的送电模式,并要求受端省份做好本地电力市场交易规则的承接。4.加强电力市场化改革与价格改革之间的相互衔接。一是加强电力市场化交易、发用电计划放开与输配电价核定的衔接,确保市场交易顺利开展、独立核定输配电价有效执行。明确有条件的地区将低价水电等资源保留由电网企业统购,以覆盖居民、农业等政策性保障用户供电,部分缓解交叉补贴,保证用户电价相对平稳。二是进一步完善电力规划投资管理体制,使得市场机制不仅在电力运行环节发挥作用,也要在源头———电力规划投资环节发挥作用,更多通过市场引导电源、电网建设投资。

3.3放管并举,完善电力交易价格监管制度体系

学习借鉴成熟电力市场监管经验,深化转变政府对竞争性环节电价管理方式,加强电力市场主体行为监管,促进市场规范、有序、高效运行。1.规范电力市场交易和价格管理。清理和纠正地方违规干预市场交易价格、人为设定交易供需比、开展高耗能行业专场交易等规定和做法。除价格部门依据价格法实施临时干预外,地方政府、其他部门不得指定或制定市场交易价格,不得干预市场交易,确保在输配环节“管住中间”的同时,发电和用电“放开两头”真正放好放到位。2.加强市场力研究和监管。开展发电侧市场力分析方法和模型研究,建立相应的市场力识别、防范机制和监管措施。加强电力市场异常价格监测,适时开展市场交易价格监督检查,严格查处滥用市场力、串谋、价格同盟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严厉惩处捏造、散布虚假市场交易和价格信息的违规行为,保障和促进电力市场公平竞争。

4结语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力资源需求大幅增长。电力行业市场的变化在改革的早期阶段,交易主要基于远期合约。根据目前国内几个试点的电力市场运行情况,提交给电力市场竞标交易活动中电量约90%,并且这一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合约市场进行的。但是,通过现货交易和远期交易,也可以实现电力市场交易的公平竞争和自由交易对象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薛松,张晓萱.电力市场交易价格波动风险管控[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34):45-47.

[2]应昱杭.供需互动的电力市场信用风险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3]郭继芳.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的实验经济学研究[J].电气技术,2016(11):83-86.

[4]陈子洁.我国电力交易中心运营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