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铺架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铁路铺架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张国龙

中铁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有效的控制铁路常规铺架项工程施工质量,避免在施工中出现不正规作业,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将常规铺架工程施工中常见通病与防治措施归纳总结如下。

关键词:铺架工程;控制;防止措施

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一系列铁路工程技术的突破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客运专线与铁路工程建设持续不断,相关的工程质量事故也多次发生。铁路铺架工程的建设质量作为铁路事业的基础已经成为铁路建设中的焦点问题,将质量控制方法的相关理[1-4]应用到铁路铺架工程质量管理中来已刻不容缓。

一、铁路建设铺架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意识不到位

施工过程中不能及时全封闭、全隔离,当地居民进场围观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为了抢工期作业人员部分操作不规范导致安全隐患增大。

(二)制梁安全风险低、架梁安全风险大

在铁路铺架施工中所需T梁都需要在临时制梁场中制作完成,在架梁过程中,从将梁吊装到运梁车、再到架桥机,涉及到的大型机械设备有龙门吊、大吨位吊车、架桥机等,装吊过程安全风险非常大。同时,架梁平台一般处于高空中,属于高空作业,危险系数也大。对于T梁的架设,涉及到许多大型机械设备,如吊装用的龙门吊。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通过对其进行安全常规性的日常安全检查及管理,完全可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二、铁路铺架工程施工技术的新要求

对铺轨施工的新要求:

(1)一次铺设长钢轨技术对设备和工艺新的要求。铁路轨道的一次铺设长度是铺轨新技术发展的一个标志性发展,涉及到高质量的钢轨焊接、轨道精确铺设、轨道应力控制等多方面技术支撑。国际上先进的单枕铺轨机设计牵引力远不能满足铺设国内长钢轨的施工要求,需要提升铺轨机走行牵引力和抽送长钢轨的龙门架的性能甚至开发新的设备,铺设无缝线路时的起拨道和轨道锁定等对轨道环境温度的要求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对轨道铺设平顺性和线路的稳定性要求。铁路高速运行的平稳性受铁路轨道平直度,轨道焊接和精确铺设以及轨道的定位等因素影响。轨道达到铁路轨道平直度要求的作业难度较大,需要大型养路机械多次重复打磨等专业作业,而目前所掌握的技术和经验还无法适应新的轨道铺设平直度精度的要求,需要从工艺、设备和方法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另外。高速运行中列车对道床阻力和路基沉降达等方面的要求,因此铁路对线路路基和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要求更高。

(3)对施工人员素质和设备材料要求的提高。高速线路都大量采用无碴轨道结构,施工单位工作量巨大,往往通过引进成套施工设备,采用国产材料来控制铁路建设进度与投资。铁路的建设以及新引进和开发的设备与材料都对施工人员素质要求很高。

三、对铁路铺架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要安排专人进行原材料进行的采购和管理,采购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要做好材料的交接记录,原材料进场后,要检查原材料的数量、规格、品种、质量证书等进行检查验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取样和复验,材料检查合格后才可以进场,对于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要根据相关规定清除出去,及时建立原材料台账,台账内容要包含材料具体的规格、品种、名称、生产单位、数量、供货单位、质量证书编号、进货日期、检测结果等进行检测,原材料的管理台账要完整、真实、准确,对矿物材料、水泥等进行分开存放。在运输和存放袋装运输材料时,要使用专门的库房进行存放,不允许进行露天堆放,要做好防潮措施,粗骨料要根据技术要求进行分级运输、分级采购、分级计算、分级堆放。要对工场生产堆放地点进行明确标识,将材料的类型、名称、生产日期、生产厂家、进场日期标识出来。堆放原材料时,要标识好堆放界限,防止出现误用的情况,对骨料堆放场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好必要的排水。

(二)桥梁架设的质量控制措施

成品梁必须符合设计与规范的要求,桥梁合格证应随成品梁同时到达铺架基地,没有合格证的桥梁不能架设;架设前必须对照合格证、《铁路架桥机架梁暂行规程》、《桥梁设计图纸》

对成品梁长度、跨度、外观及配件进行检查,有缺陷或超标的桥梁严禁架设。架梁作业:二片梁联结板焊接要符合规定,隔板混凝土应按要求配制,填筑后外型整齐,支座锚栓孔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填满捣实,梁端面平齐,梁缝符合要求,两侧挡碴墙外观平直圆顺,桥梁支座的安装要符合《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和《铁路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确保支座底面与墩台支承垫石顶面密贴,上座板与梁底之间无缝隙,支座安装后任何位置不得出现滑移和脱空现象。梁体就位后,必须由专人对架梁质量和误差尺寸进行精确测量和检查,确认符合《验标》后,方可进行焊桥作业。

(三)轨缝的质量控制措施

轨缝的质量控制在常规铺架中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轨缝质量不合格,将导致线路稳定状态不好,严重时会导致车辆脱线,发生事故。铺轨前先查询确定该地区的最佳铺轨轨温。计算详细的轨缝预留值表,指派有现场经验的技术员监控轨缝质量,以每公里为单位现场计算轨缝累计误差,发现超限及时进行调整;轨排在生产线应符合规定的扣压力;轨排铺设后,及时连接接头夹板,上紧接头螺栓,达到规定的接头阻力。根据轨缝预留计算公式α=0.0118(Tmax-t)L-C式中:A——铺轨时预留轨缝(mm),如计算结果得负值,按零计Tmax——钢轨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其值采用当地历史最高气温加20℃;长度大于300m的隧道内,最高温度采用当地历史最高气温t——随铺轨进程测定的钢轨温度(℃)L——钢轨长度(m)C——钢轨接头阻力和道床纵向阻力限制钢轨自由胀缩的数值(mm);铺轨长度等于和小于为15m及长度大于15m的C值分别为2mm和4mm,但历史最高、最低轨温差大于85℃地区,铺设钢轨长度大于20m的轨道,C值应采用6mm。可以看出轨温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轨缝预留计算表得出,轨温每变化2℃,轨缝就变化1mm,这就要求现场技术人员不要拘泥于技术交底每两小时测一次轨温,而应该根据轨温实际变化幅度灵活掌握测定轨温的频率,保证轨缝质量。

(四)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工程实行安全生产的三级管理,即:一级管理由项日经理负责,二级管理由专职安全员负责,三级管理由班组长负责,各作业点设安全监督岗。针对各工序及各工种特点制定对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由各级安全组织检查落实。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自做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项目开工前,由项目经理部编制实施性安全技术措施,对铺轨、架梁、钢轨焊接、换铺无缝线路、工程运输等作业要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领导小组同意后实施。严格执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施工前由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作业队对施工班组及具体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各级专职安全员对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作好记录。

结束语

铁路铺架工程对铁路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使用以上质量控制措施,有效地保证了铁路铺架工程的施工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润俊.提升铁路铺架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6).

[2]王建强.铁路常规铺架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和防止措施[J].环球市场,2017(18).

[3]韩学良.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2):196-197.

[4]何镇良.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对策[J].四川水泥,2017(8):17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