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学法在高校体育篮球训练课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和谐教学法在高校体育篮球训练课中的应用研究

韦李

摘要:和谐社会理念在教育领域表现就是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一种愉快而高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当下创新的教育模式。高校篮球训练如何贯彻实施和谐教学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课题,对此,本文对和谐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索性研究,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和谐教学高校体育篮球训练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5-0131-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体育及体育文化越来越被人重视。但当前的一些高校的体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仍是以注入式教学为主,使体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欢快色彩,许多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厌倦心理,影响了教学质量。要改变这种状况特别是篮球训练,笔者觉得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在教学中运用和谐教学方法。

一、和谐教育法概念

所谓“和谐”就是一个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及其与客观外部世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由此引申出和谐教学法的概念,就是使得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并在身心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手段。近年来,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运用和谐教学法有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为以学生主体需求为本的健康、快乐教学教育理念在形成,并逐渐形成了和谐的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全体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提高体育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

和谐教学模式以创设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为保证,以民主、融洽、合作的和谐关系为前提,它依靠学生个体自我学习和群体的主体学习意识去探究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充满学习兴趣和快乐的心境中进行学习,使教与学在“兴趣促学”中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实现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

二、体育教学现状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的教育方针,其中的体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

当前,我国教育已经是素质教育代替了应试教育,提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宗旨。但是,这样的思想在一部分大学体育老师的教学中没有被体现,缺乏从思想到认识、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以至存在着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还比较混乱的现象,比如那种曲解了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片面强调学生的喜好和个性需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精神面貌和课堂纪律与秩序要求不严,学生玩高兴了就可以,缺乏对体育教育价值和终身健康体育的需要等深入的认识,使体育教学活动大多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以学生为主体”。

众所周知,大学生知识基础比较扎实,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很强,是形成体育意识的最佳期。因此,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师就应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应该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和锻炼,以满足今后参加健身、竞赛等活动的需要。

三、高校篮球训练课的和谐教学法

篮球运动在大学是一项比较普及的运动项目,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篮球是否能健康发展将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篮球教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而当前在教育界新兴的和谐教学方法是比较适宜体育教学的,这种教学模式关键是以教师的导为先,导是帮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消化,自己吸收。而学生的学,以读为主,读学同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预防学生逆反心理,提高教学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教育者对于学生的兴趣,就要大力发扬,而学生无多大兴趣、但有价值的,教师就应该加以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兴趣、爱好、习惯,真正认识到培养体育兴趣与终身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与习惯是学校体育教育重要的目标,也是对大学生最重要的要求。在篮球训练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如电视、广播等的积极作用,打开阔学生的视野,把他们带入了多姿多彩的篮球体育世界,在感官上极大的满足他们,学生就会在认识上登上一个新台阶,也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感,从而极为可能新的兴趣、爱好。因此,在大学的篮球训练课教学只有激发和保持大学生们对篮球活动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既学到篮球知识和技能,又使学生娱悦身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果大学生们对篮球运动失去兴趣,那就无从谈起体育课程的目标和意义了。所以,我认为高校篮球训练教学要以兴趣培养为出发点,教学内容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将与日俱增。

篮球本质是一种游戏,它是集挑战性与趣味性于一身的体育活动,是由跑、跳、投等动作组成,并通过对球传递、抛接和运拍,最终把球送入固定篮圈的运动。训练篮球既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耐力和速度等,也可以增强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柔和度,最重要的是在运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耐力和意志。所以绝大多数大学生特别是男生都非常喜欢篮球,但真正参与其中感受篮球的魅力和乐趣,并不是很多。究其原因,我认为高校的篮球训练教学大多是以大班的形式授课,过于注重技能训练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个体的差异,师生交流不多,缺少了应有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篮球训练的教学内容上就要摆脱单一的技术教学,应该将教学任务与游戏娱乐有机结合起来,提倡和谐教学方法的应用。如:可多采用媒体或现场欣赏篮球比赛增强学生兴趣,甚至可以适当的引导大学生观看一些场次的NBA、CBA等赛事,感受篮球的乐趣,使学生在观赏中学习到篮球技术、篮球战术以外的篮球知识,这既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的体育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真正的“以生为本”,培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使受教育者全方面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不同爱好等教给他们难度和等级不一样的篮球技术,通过课堂的科学训练,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实现和谐发展。只要教师改变那种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的做法,善于和学生建立真诚合作的关系,让学生得到身心上的满足,并转化为自觉地学习内部动力。

四、在篮球训练中有效开展和谐教学法的途径

篮球是一项具有极高健身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集体性运动项目,它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和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为了进一步搞活篮球训练课和快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本人认为在篮球训练课中就要实施和谐教学法。如何有效开展和创新和谐教学法,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首先,提高教师素质和执教能力。教育质量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的执教能力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教育技巧的教育能力,它是一名称职的受学生欢迎教师的标杆。教师的执教能力,涉及到为人师表的能力、传授知识的能力等多个方面,一名称职的教师应该是既具备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本领,又具有搞好教育教学活动的热情和方法。当下的和谐教学法是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手段,作为合格的体育教师就是要在教学思想上来一次“洗心革面”,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出发点,重视学生身心的基本需求,在进行一系列的篮球训练活动中,让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能主动参与运动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质量质的飞跃。此外,篮球训练不应只是简单的重复活动,而应是不断推陈出新的体育训练。因此,教师自身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掌握国内外篮球训练教学新方法,了解本学科学术动态、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篮球训练,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其次,在篮球训练内容上利用多种方式教授篮球运动比赛、篮球文化等知识和技术,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健身、娱乐等生活方式的需求,真正使学生人生观、身心健康观等内在因素得到强化和提升。在具体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常鼓励学生、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篮球实践,娱乐身心、丰富业余生活,感受篮球的乐趣,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能,增强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学校要积极开展课外篮球体育活动,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体育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课后自由活动、体育比赛等。目前,不少学校的体育活动时间就相对较少,不利于形成“严肃、认真、活泼、健康”的校风学风。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高校教学中强化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意识。要想提高篮球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积极参加课外篮球实践中去,毕竟篮球运动的魅力与活力来自于竞赛,它不仅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此外,举办篮球知识与篮球欣赏讲座,也能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有助于其他学习成绩的提高。

最后,学校要努力营造创新性环境,建立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为教师创新性教学和科研提供方便,可积极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给老师创造学习篮球的机会,以激发教师的学习意识和欲望。篮球教练就要利用好学校的培训和交流的机会,积极学习篮球运动新观点、新方法,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执教的能力。

总之,作为高校篮球教师只有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将和谐教学方法运用到实处,就能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作者简介:韦李(1969—),男,广西来宾市人,广西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系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体育和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广西柳州,545004)。

参考文献:

[1]吴华慧,崔海鹰.关于篮球课实施分层教学的设想[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

[2]曾吉,吴明智,李智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1):95-98.

[3]张超群,汪红.谈如何上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51

[4]刘月晨,付玉坤.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改革的几点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0,(1):68-69.

[5]王朝军.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研,2001,(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