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额肌SMAS瓣悬吊术治疗复发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

/ 2

探讨额肌SMAS瓣悬吊术治疗复发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

甘露1,2封郭生2吴之坤2周炼红1

甘露1,2封郭生2吴之坤2周炼红1

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武汉430000;

2.荆门市中医医院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目的:对额肌SMAS瓣悬吊术治疗复发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7例(30只眼)复发性上睑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额肌SMAS瓣悬吊术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为一期愈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瘢痕增生等情况,整体较美观,整体效果较好。结论:应用额肌SMAS瓣悬吊术治疗复发性上睑下垂患者,能够促进患者额肌功能恢复正常,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复发性;上睑下垂;额肌SMAS瓣悬吊术;功能、

【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185-01

手术治疗上睑下垂患者,受到患者自身条件、医生自身经验等因素影响会导致患者术后复发[1]。为探讨复发性上睑下垂患者的最佳疗法,笔者对我院收治的27例复发性上睑下垂患者应用额肌SMAS瓣悬吊术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详细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27例(30只眼)复发性上睑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8例男,9例女,年龄14~50岁,平均年龄(26.2±3.2)岁;23例单眼,4例双眼;病史:行前次手术治疗治疗无效4例5只眼,其余均在术后1个月~半年复发;4例4只眼先天性单侧上睑下垂术后发现手术无效,14例复发14只眼,2例3只眼先天性双侧上睑下垂手术后发现手术无效,4例5只眼复发,3例4只眼外伤性单侧上睑下垂术后复发;本组研究患者中,1例1只眼行两次手术治疗后复发,其余26例患者均在行一次手术治疗后复发。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额肌SMAS瓣悬吊术治疗,术前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上次手术治疗情况,主要观察前次手术术式、切口瘢痕、提上睑肌肌力、贝氏征、额肌肌力、眼球运动以及眼位等情况。进行手术时,首先对患者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处理,在上睑和眉区位置使用1%的利多卡因和1:100000的肾上腺素给予局部浸润麻醉处理。首先设计切口,如患者为双侧,则在距离上睑缘6mm位置设计重睑线;如为单侧,则要保证新重睑线高度与对侧一致,沿着眉缘设计出横行切口线,其长度约和同侧角膜横径相等;然后设计额部剥离范围,将过瞳孔中心垂线和眉上缘交点位置作为中点,在该中点位置取和眉上缘位置对称的点。

进行手术时,首先实施局部浸润麻醉,沿着设计线将上睑皱襞线位置的皮肤切开,对皮下组织锐性分离,将睑板前瘢痕和部分残留眼轮匝肌剪除,保留睑板前筋膜的软组织,充分将睑板暴露出来;沿着眉弓下方划线位置将皮肤和眼轮匝肌切开,使用血管钳对眶隔筋膜钝性分离,然后在重睑切口和眉弓下切口位置形成一个眼轮匝肌下隧道,宽度约20cm;在眉弓下方切口和额肌下骨膜表面位置对两个平面沿画线范围实施锐性分离,内侧约达到眉上缘约20mm,外侧达到眉上缘约5mm;在内侧和外侧位置朝上纵向剪开,形成宽度约20mm的矩形额肌AMAS瓣,然后经隧道将额肌SMAS瓣拉到上睑板位置,依据额肌SMAS瓣宽度和睑板宽度,在睑板表面对额肌SMAS瓣分为两叶或者三叶,也可不分叶,对额肌SMAS瓣边缘进行调整,将其放置到睑板表面位置,使用3-0丝线运用水平褥式缝合法使其固定于睑板约三分之一高度;确保睑缘和眼球接触弧度的流畅性,避免出现成角畸形;最后,按照重睑成形术使用6-0丝线对上睑皱襞处的皮肤切口进行缝合,观察是否出现内翻倒睫、明显睑球分离的情况;在瓣膜下经眉下辅助切口放置引流条,对眉下辅助切口间断或者皮内缝合,并在各个切口和睑缘内涂抹眼膏,眉区给予加压包扎处理24h~48h,6天后拆线。

2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为一期愈合,其中,单侧上睑下垂再次行手术治疗的18例患者,术后半年,出现不同程度的睑裂闭合不全情况,半年后均恢复至正常状态,患者睁眼平视前方,双侧上睑下缘高度一致,具有对称性;5例双侧上睑下垂再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半年对其进行随访,睁眼时,双侧上睑缘功能接近正常,基本对称,整体效果较好;4例外伤性单侧上睑下垂再次行手术治疗后,其中,2例患者上睑缘功能恢复正常,1例患者上睑下缘高度高于键侧,但在患者接受范围内,拒绝再次进行手术。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瘢痕增生等情况,整体较美观,睑缘弧度无畸形,整体效果较好。

3讨论

上睑下垂指的是人眼在平视、头后仰以及无额肌收缩的情况下,上睑将瞳孔部分或者全部遮住,在美容整形外科和眼科中是常见疾患。根据病因主要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先天性和后天性。目前,临床治疗主要运用手术疗法,患者具体情况不同,手术疗法也就不同。临床手术疗法主要包括三大类,其中,一类为缩短上睑提肌,增强上睑提肌力量;另一类为借用上直肌力量手术,最后一类为借用额肌动力手术。借用额肌动力手术在临床中应用较少[2]。增强上睑提肌力量或者缩短上睑提肌手术,满足生理要求,大多数患者研究认为,提上睑肌功能较好的患者为上睑提肌缩短的最佳选择[3]。

额肌为具有血供、神经的活力组织,处于自然状态下,患者睁眼时会增加额肌张力,眼睛朝上看时会使额肌张力变的更大,闭眼时,额肌张力会逐渐减少,主要适宜运用到中度、重度先天性的上睑下垂与复发患者的矫正中[4]。SMAS指的是在人体面部皮下脂肪层深面内存在一个连续的、浅层的解剖结构,构成成分主要包括肌肉、腱膜以及筋膜等,被称作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另外,其为解剖层次,额肌、额肌腱膜组成的复合组织瓣属于SMAS的重要组成部分[5]。本组所有患者经额肌SMAS瓣悬吊术治疗后,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为一期愈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瘢痕增生等情况,整体较美观,整体效果较好。但临床在应用额肌SMAS瓣悬吊术治疗时,要考虑以下几点:(1)复发性上睑下垂患者再次行手术治疗时,往往已经不存在睑板前眼轮匝肌,被瘢痕替代,且睑板前瘢痕粘连情况严重,解剖层次不清晰,因此,要细致、耐心操作,防止发生损伤;(2)治疗时,要充分应用上次手术资源;如部分患者原额肌瓣较差,则要在额肌瓣原有基础上对额肌SMAS瓣进行分离;对额肌瓣进行分离时,要保护面神经额肌支,然后在睑板上重新缝合固定,这样能够大大降低手术治疗的复杂性,减少再次手术损伤;(3)充分剥离额肌深面和浅面,游离范围内侧不能过于眶上孔,这样能够避免给内侧眶上神经血管束带来损伤[6]。

综上所述,治疗复发性上睑下垂患者应用额肌SMAS瓣悬吊术,能够促进患者额肌功能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曹余亮,王志强,黄冶飞等.额肌SMAS瓣悬吊术治疗复发性上睑下垂28例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05):609-612

[2]林伟,樊映川.经皮肤的睑板-腱膜-Müller肌部分切除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05):348-349

[3]黄欣.眶隔筋膜瓣及提上睑肌与额肌瓣吻合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1878-1879

[4]黄晓波,宋愈,吴莹.全麻下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矫正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09):1901-1902

[5]卢强,王淑娟,张宏山等.额肌瓣与提上睑肌腱膜瓣吻合矫正重度上睑下垂[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02):209-210

[6]唐建兵,程飚,李勤等.上睑解剖结构及其在上睑下垂矫正术中的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1,29(03):35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