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护理经验小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1

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护理经验小结

王丽娜

王丽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54-02

心血管介入术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方法,但在术中、术后出现低血压反应是危险的急性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非常重要。我院2008.06-2008.10收治心血管介入治疗200例,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06-2008.10共200例患者中,发生低血压反应9例,其中2例发生在介入术中,球囊扩张后,6例发生在拔除鞘管过程中,1例发生在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止血的过程中。患者突然发生或较快出现胸闷、恶心,血压迅速下降,面色苍白,全身大汗,四肢发冷等症状,但意识清楚,问话可答。所有患者均在心电监护、护士密切观察、巡视病房时发现,并给予了及时、熟练的抢救。经积极处理,患者在发生低血压30分钟内血压、心率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无其他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未引起严重后果。

2讨论

2.1发生的原因与机制

2.1.1迷走神经反射引起低血压反应多种刺激因素,如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外周大动脉受到刺激等,作用于皮层中枢下丘脑,使胆碱能自主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及肌内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出冷汗、恶心、呕吐,甚至出现晕厥,即迷走神经过度反射。

2.1.2血容量不足引起低血压由于患者术前禁食时间长,术中失血,术后沙袋压迫不当,造成失血以及造影剂致渗性利尿和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出现低血压。

2.1.3药物使用不当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常用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滞剂或含镁极化液,这些药物若使用不当,则会造成低血压。

3护理体会

3.1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因此要注重术前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如术前采取讲解、发放资料、请手术成功的患者介绍亲身体会等方式,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方法、过程、注意事项及安全性,并向患者介绍导管室的环境,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精神压力,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术后如果出现低血压反应,要向患者解释出现不适反应的原因、诱因、治疗及预后,避免患者因过度紧张而加重病情。

3.2饮食护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饮食,酌情进食。通知患者禁食时,要先确定患者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以4h左右为宜,如因故手术时间推迟,应让患者适当进食一些流质食物,补充营养。

3.3补充水分要向患者解释多饮水的重要性,术后嘱患者大量饮水,一般6~8h饮水1000~2000ml。

3.4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是简便、无创探查心电活动的重要方式。术后患者应在监护室行心电监护24h,严密监测血压、心律、心率、心电示波的变化。如果心率>100次/min或<50次/min,预示患者血容量不足或微循环机能失调,易发生低血压。若收缩压下降至1017kPa,脉压差<2167kPa,舒张压<8100kPa,应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处理。

3.5严密观察术后3h内15~30min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形成,注意足背动脉搏动,以后每1~2h观察1次,至术后24h为止。如发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应及时调整沙袋重量。对于高血压、高龄、极低心功能患者,须认真对照其基础血压及脉压,综合分析整体状况,准确判断早期低血压。术后30min~3h出现恶心,常为低血压或休克先兆,小便后亦有休克发生。不明原因的低血压,排除血容量不足外,如患者心电图无明显变化,要检查有无腹膜后出血、穿刺部位内出血、冠状动脉破裂或穿孔。

3.6拔管前后的处理应做好拔管前的准备,先向患者解释,嘱患者排空膀胱;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急救药品和器械到位;在拔管过程中应多与患者交谈,询问有无不适感,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按压止血部位要准确,以中指和食指压迫动脉穿刺点,按压伤口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准;两侧股动脉使用鞘管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紧张、伤口剧痛的患者,可在伤口有出血并发症时,立即调整抗凝剂剂量并处理。处皮下注射利多卡因50~100mg;局部完全止血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在其上面放置1kg沙袋以给穿刺点恒定的压力。

3.7抢救措施发现患者出现低血压后,立即予以吸氧,置患者于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停用硝酸甘油,给予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短时间内大量快速静滴,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多巴胺100~2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直至血压稳定。如心率缓慢,立即给予阿托品1~2mg静注,1~2min内心率无变化,可再增加阿托品1~2mg。对于足背动脉搏动不良的患者,减少包扎压力,调整沙袋重量。若穿刺部位有血肿或疼痛难忍,应拆除绷带,重新包扎,解除疼痛。

总之,心血管介入手术所致的低血压反应虽然发生率低,但一旦发生,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在护理上应提高认识,重视术后的观察,有效预防和及时准确处理这种危险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