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2

学习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

钱坚

钱坚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博济中心小学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指出:“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信息技术课是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最主要途径,但信息技术课不能单纯地培养机器的操作者,而应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全方位培养。笔者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现实中,计算机高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电脑方面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刻苦努力的实践操作,就会日见成绩。领略到学习带来的愉快后,就会更加精神振奋,乐此不疲,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信心。如此一来就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天长日久,学习信息技术就成了一件乐事,一种必须了。

因此,我注意在课始就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上来。例如学生第一次上信息技术课,我在课前把机器全部开好,课始做的第一件事是用“创迅红点”多媒体教学演示软件演示了一个Flash动画作品。这些学生此前每天都在接受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教学,此时都被屏幕上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深深地吸引了。3分钟播放完毕后,我说:“你们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也会制作这些美妙的FlashMTV的。你们想不想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学生们都表示愿意学。当然,在以后的信息技术课中,我也注意收集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有趣的内容给学生观看,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

现代社会的信息不仅面广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而且更新变化也迅速,原本有用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变得过时。因此,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利用各种契机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如我在教会学生“申请电子邮箱”这一节后,让每个学生在校园网网站上申请一个电子邮箱,然后把对每堂课的疑问、想法、建议,以及课外遇到的难题发送到我的邮箱里,由我每天定时答复。开始,过了几天才收到了一个邮件,其中提出的问题很肤浅甚至有些幼稚。我还是详细地作了回答,并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第二天我又在课堂上表扬了这个学生,并告诉全班同学:“同学们,你们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不应仅仅是一个只会获取、吸收大量信息的人,而且应是一个知道得如何检索、评价、提取、应用所需信息去创造新信息的人。”渐渐地,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同学发邮件向我请教问题、谈学习体会。再如有一次上信息技术课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了往常的活力,心事写在脸上,一问,才知道下一堂课是作文课,语文老师事先布置了一篇说明文《我最喜欢的动物》,要求当堂完成。许多学生说自己很喜欢老虎、狮子、孔雀等,但不知道也找不到这些动物的习性和喜好等资料,无从下手。我灵机一动,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可以帮你们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的兴致很高。由于此前学生曾有一次初步上网浏览的经验,我便让他们在IE地址栏里的输入www.sohu.com,按回车后进入搜狐网站。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国内非常优秀的搜索引擎。我们只要键入自己要搜索的关键词,如‘老虎’、‘狮子’,也可以是‘老虎的习性’等,选择旁边的‘网页’,点击“搜索”按钮,便会查到很多相关的资料,看到哪条适合,单击进去便可以了。”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做得非常认真。然后,我又教会他们如何保存网页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以供下次需要时浏览,并按学生的需求打印了几份资料送给他们。第二天,有几个学生找到我,告诉我作文课上语文老师表扬了他们,还告诉他们以后将把网上获取信息作为学习的好途径和生活的好帮手。

三帮助学生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在信息的海洋里,既有对社会进步有利的信息,也有大量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信息“垃圾”;既有真实有效的信息,也有虚假骗人的内容。所以,面对大海一样的信息,学习者必须学会如何评价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应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为此,我经常在课堂上强调:“同学们,你们在网上查寻资料的同时,不要因为贪玩和好奇进入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你们应该有一双‘火眼金睛’来识别网上这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我还打电话到学生家里,告诉其家长,让他们配合做好工作,如注意别让孩子进入黄色、暴力网站,教育孩子不要通过QQ盲目与人交友等。除此之外,学校还经常召开大会,邀请有关人士来校作报告,通过一些逼真的画面和有声有色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如何分辨信息的真伪,提高他们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

我平时还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或利用计算机进行非法活动是一种不道德、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

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几种方法和途径

1.任务驱动法教学重在实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索

我认为,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是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发现有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我除了关注学生是否完成了所布置的任务外,还看他们是否活用了知识。否则,学生这一次的任务完成了,下一次稍有变化,任务就可能完成不了。所以,每次上课,我都特地布置给学生与自己所演示的内容有所不同的任务,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活用、迁移和创新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生第一次制作一张PowerPoint幻灯片时,我给学生示范的是一个主题为《保护动物》的演示文稿,所用到的素材包括青蛙、老虎的图片及蛙鸣、虎叫的声音,都放在D盘“教师”文件夹中。设置动画效果是“青蛙”从“左侧”、“飞入”、“老虎”“盒状”“展开”,单击“青蛙”和“老虎”会发出叫声。布置给学生的是一个相似的任务,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拯救地球”的幻灯片。要求学生到自己机上C盘“学生”文件夹中挑选人、房子、树、火等图片素材以及声音文件,展开想象的翅膀,选择最佳方案,自由发挥。由于学生有自己的创作空间,不少作品出乎我的意料。如有的同学在“自定义动画”的同时添加了声音,有的同学在播放完成后“变暗”,有的同学则添加了美丽的艺术字效果等。总之,真正的“任务驱动”,并不是死板的、照搬照抄式的,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完成任务是为了驱动学生主动去探索、学习知识,进而活用知识,创新知识。

2.让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

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只限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特别应重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和补充信息技术课学习。整合既有利于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又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而且它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如前面所提到的为作文课寻找资料的教学,学生不仅增强了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还掌握了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网页保存等技能,教学效果特别好。

3.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我校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建立已有几年的时间。我主要教学生用word制作小报,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用Flash制作动画。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致很高,他们除了能灵活运用我所传授的部分知识外,有几个学生能独自钻研电脑制作方面的书籍,并把从书上获取的知识用到作品制作中。

兴趣小组学生除了自己学外,还帮助老师制作小课件。例如去年上半年一学生制作的《生活中的水》在嵊州市课件比赛中获了二等奖,这便是兴趣小组的学生和我的共同努力的结果。课件的第一个页面很美:蓝蓝的天空,有着浓浓绿意的树叶在微风中摆动;逼真的雨点落下来,落在深蓝色的水面上,溅出一圈圈美丽的涟漪。按照平时我所讲的Flash动画技能,做雨点下落的效果不难,只要在库里做一个雨点的motion动画,再把它拉到场景里使用即可。但是想要雨点永远不停地落,场景里每一个时间段都不出现空白,且雨点需从不同位置均匀出现,这可是一个大难题。这里就需要运用到编程,编程是抽象思想的运用,在信息素养中最能体现创新能力,而且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否则差一点点都不可能实现。这段动画就是我的几名学生做的,作品获奖无疑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