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对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思考

景茂君

景茂君

(邯郸建工集团技工学校河北邯郸056000)

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既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为高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

身心健康指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就目前针对在校学生所提到的“身心健康”教育问题,相对来说,我们更注重的是心理健康的发展情况,因为身体状况很容易从表面了解到,若发现问题,只要给予高度重视,又有发达的医疗卫生作保障,就可以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相反,心理健康则是一个长期以来难以掌握和控制的重要课题,高校加强在校学生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表现

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学生从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解放出来进入大学,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和老师,不得不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氛围。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容易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甚至会出现神经衰弱症。

认知失衡,缺乏客观性和合理性;当代学生涉世不深,生活单一,从小学到中学受到正面的鼓励和赞扬多,自视清高、有很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但在大学这个高手如林、人才济济的新的环境中,以往的优越不复存在,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少数学生由自傲走向自卑,自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甚至对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人际关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自然也不例外。人际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敏感问题,引发冲动、焦虑、急躁和不安,甚至对周围人造成攻击和伤害。

缺乏应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某些学生往往因为一些偶然因素造成他们生活和学习产生挫折,而影响了他们的心理、情绪的稳定,如家庭的变故、失恋、失去朋友、生活困难、一次补考等。由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下一帆风顺地跨人大学校门的,很少遇到严重的挫折,更缺乏独立承受压力和挫折的心理能力,因而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束手无策,从而造成他们焦虑、烦躁、自卑、痛苦、嫉妒、失望和逆反等不良心理。

激烈的就业竞争造成部分学生出现择业心理危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人才高消费”似乎成为今天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可逆转的主流趋势,很多学生怀着较高的期望值步入人才市场,结果却被用人单位的学历高平台所阻拦,只能望其项背、扫兴而归。随着毕业的临近,许多学生心理上感到恐慌,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将来能否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信心不足。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对学生的成人、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认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振兴,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

加强心理健康常识的普及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是全体在校学生,它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着力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高校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来抓,向学生进行心理常识知识的宣传;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传授必要的心理调试技巧,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试能力;要进行挫折心理教育与挫折心理训练,提高学生抵抗挫折能力;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推进心理咨询和个别辅导工作;心理咨询和个别辅导是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之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补充,心理咨询和个别辅导的工作对象主要是那些心理有弱点和缺陷,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扰的学生,同时,也是为性格内向不愿敞开心扉而无处述说的学生提供一个倾诉、宣泄并获得指导的场所。心理咨询和个别辅导工作的实施,高校不仅要设立专门的场所和配备咨询人员,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心理与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同时,要求班主任、辅导员及全体学生工作队伍都应学习了解心理学知识,积极主动参与或配合这项工作的开展。

建立心理测评和心理问题学生预警机制;高校要坚持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心理测评和心理健康档案,要建立心理问题的筛选、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要建立从学生干部、宿管员、辅导员到院(系)领导、学校有关部门、校医院对心理问题学生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经费上的保障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否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高校应保证每年拨一定的专款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支出,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又是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的关键一环,首先,应根据工作的需要,配备并增加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同时,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努力打造一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心理学专业教师、德育教师、辅导员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其次,还要关注全体在职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测评,引导教师深刻认识心理健康对自己、对教育事业的重要作用,有意识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开朗的情绪,乐观向上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