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邵文琴

青海省互助县第二中学邵文琴

【摘要】在学生管理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全方位心育的要求。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辅导或个别辅导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自我认识、人际交往、情绪、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其他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促使学生的心理往健康方向发展,使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管理作用

中学阶段为一个人心理发展的“第二关键期”,此时的他们,身体快速成长,但是心理还不够成熟,正处于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矛盾阶段。因此,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能够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

一、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此时的他们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能用逻辑方式解决各种抽象问题,思维更具有科学性,记忆能力也是最强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记忆。经过课堂上的了解,大部分学生所使用的记忆的方法是死记硬背,这种方法是最愚笨的方法,花费的时间长,而且遗忘速度快。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当中,专门设计了《学会记忆》的一节课程,在这节课上,使学生认识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并让学生自己回忆自己的记忆过程中遗忘的速度,通过体验让学生认识到以后的记忆过程当中要及时复习,在自己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将知识点记牢固。另外,要运用协调记忆法进行记忆,人从视觉得到知识,能保持25%,从听觉得到的知识能保持15%,把视觉、听觉结合起来,就能记住65%。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准备了一段材料,将学生分成了两组,其中甲组学生只使用听的方法记忆,乙组学生可以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划。结束后通过比较得出,乙组学生的记忆效果表较好。这节课上完之后,有学生表示,自己的记忆效果得到了提升。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具有启动,维持学习活动的功能,只想学习目的的功能,调节,强化学习行为的功能,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他们的学习动力,正确、符合自己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在目前的学生当中,厌学、逃学等现象严重,这些行为会严重影响他们自身的成长。针对这些问题,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可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自己端正学习态度。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考试心理。考试是知识、智能、生理和心理上的激烈竞争和对抗,考试焦虑等不良的心态会影响考试成绩,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保证学生的考试心理,对他们的考试心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如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但是青春阶段的中学生对自我存在片面的认识,由于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他们自己是成年人了,但是在心理上他们并没有成熟,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对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教育,要让他们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逐渐形成自尊、自爱、自我约束的心理品质,使他们在管理好自己的同时能去管他人、约束或纠正其他同学的不良行为。

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缺点,然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逐步改善自己的缺点。然后正确面对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

三、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交往

步入初中的青春期孩子们,他们有什么心里话的时候,都不会和自己的家长进行沟通,反而愿意和自己的同伴分享。另一方面,他们在沟通的过程当中缺乏恰当的方法;还有一些学生开始对异性充满了好奇。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和家长、同伴以及异性进行恰当的沟通。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减缓和父母的冲突。很多初中生认为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够理解自己,有什么事情的时候也不愿意和自己的交流、沟通。这样会使得他们和父母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通过角色扮演,让他们自己扮演父母,体会父母的各种心理,从而减轻和父母之间的冲突。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合理的人际交往的技巧。很多学生感到人际交往苦难实际上是因为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即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从与人交往的态度,日常用语等方面给予技巧性的指导,还可以创设一些人际交往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的联系,以便他在相似的情景下能够按照练习的进行人际交往,从而建立人际交往的信心。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异性观。青春期的孩子们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但实际上,他们只不过是被某一个异性的某种特征所吸引,男生容易被女生的温柔、体贴、善良等特质所吸引,而女生则容易被男生刚强、帅气等特质所吸引,他们对于未来没有良好的规划,很多学生在一起只不过是简单的吸引而已,因此,对于青春期的男生女生们进行异性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和异性的正确交往。

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管理情绪

中学生身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他们体内分泌了比较多的多巴胺,这种激素使得中学生情绪变化多端,时而是愉悦的,时而是愤怒的,时而是悲伤的。变化多端的情绪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培养中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帮助他们保持愉快的情绪,控制和调节消极的情绪。

情绪对其它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它表现在,积极的情绪对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则对学生自我管理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大小还和情绪的强度有关。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操作的效果;痛苦、恐惧这样的负性情绪则降低操作的效果,而且强度越大,效果越差。情绪对行为的影响表现在,当学生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他们容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态度变得和善,也乐于助人,勇于承担重任,表现出更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行为。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学生看问题容易悲观,懒于追求,减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行为,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情绪对学生行为目标的影响表现在,当体验到的是积极的情绪,如感到高兴、亲切、安全、平静,学生的行为目标也往往是积极、生动的,对新经验的接受和开放、对周围人的尊重和理解、对价值和长远目标的献身精神、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目标的认同等,都有明显增强;当体验到的是痛苦、愤怒、紧张或受威胁等消极情绪时,一部分学生的社会兴趣下降,反社会行为增加,对新经验持审慎、甚至闭锁的态度,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目标不屑一顾甚至背离。另一部分学生的行为并没有向消极方面转化,他们汲取经验教训,准备再干。心理学家埃普斯顿的实验结果表明:积极的情绪体验与积极的行为变化总是有一致的关系,因此,要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缔造这种关系,引导积极情绪和积极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给学生管理情绪的方法,积极主张对学生的情绪进行科学指导,适用的方法有:平心静气法、冷静处理法、暂离现场法、转移注意力、运动法、自我暗示法、情绪升华法等。当然,在上述方法都失效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还提供心理辅导,由专业的心理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拥有积极情绪,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水平。

在中学生的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使得他们能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且能够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