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护理体会

/ 1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护理体会

王新容

王新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内科226001)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270-01

【关键词】新生儿足跟采血护理体会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72h内必须进行采血,以进行各项常规化验检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苯丙酸酮尿症的筛查等。传统方法采用桡动脉、股动脉和肱动脉等为穿刺部位,但大多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或较瘦小儿童,且受到采血体位、不易暴露及采血时机等的影响[1]。参照国内较多护理专家在采血方面的研究和经验,结合本科实际情况,对110例住院新生儿选择足底浅静脉汇入足背外侧缘静脉处穿刺采血,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110例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患儿。其中男72例,女38例;入院中位时间为8天;其中新生儿肺炎32例,新生儿窒息26例,高胆红素血症23例,早产儿19例,其他10例。

1.2操作方法

采血时间:出生后满72h并且摄入母乳8次以上;采血前准备:采血前予以沐浴或39~41℃的温水浸泡采血肢的足部5~8分钟,采血前2min喂食25%葡萄糖液1ml;穿刺点为足底浅静脉收集足底皮静脉网汇入足背外侧缘静脉处:沿新生儿外侧足踝前缘向足底外侧缘做垂直线,与足底外侧缘交界处为采血点。将新生儿头部、躯干部用软垫抬高45°左右,形成头高脚低位;左手掌握住患儿脚掌,右手持采血针,沿标记点进针,深度约2~3mm,见回血后左手妥善固定穿刺针,采血至所需量后拔针,同时用无菌棉球局部按压至少5min;血样采集后迅速送检。

1.3评价指标

通过进针处的青紫范围(以穿刺后青紫的半径表示,cm)、穿刺处血肿发生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3个指标进行评价。

2结果

110例新生儿穿刺采血后青紫范围平均半径为0.2cm,其中小于0.2cm者为81例,占73.6%(81/110);出现穿刺点血肿3例,占2.7%(3/110);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2.7%(102/110)。

3体会

提供舒适的环境,调节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50%~60%,室温过低易至新生儿四肢寒冷、血流不畅而导致采血失败,室温过高,新生儿大量出汗,血液粘稠度增加,易造成采血不畅,甚至标本凝固。播放柔和的轻音乐,给新生儿沐浴或以39~41℃温水浸泡采血肢的足部5~8分钟,喂25%葡萄糖1毫升。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新生儿身心愉悦,足跟部血液循环加速,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利于采集血样。备齐穿刺用物。采血部位选择是否恰当是采集合格血标本的前提[2]。我们采用足跟外侧小隐静脉的属支或足跟内侧的足底内侧静脉作为穿刺点,体表可清晰可见,且因其为浅静脉汇集点,血量丰富、出血快,缩短了采血时间,提高了采血成功率[3]。将新生儿头部及躯干部用特制软垫抬高45°,形成头高脚低位,流入下肢的动脉血流量增加,下肢静脉血短时间内充盈。穿刺者左手掌握住患儿脚掌,右手持一次性末梢采血针,沿标记点进针,深度约2~3mm,见回血后左手妥善固定穿刺针,在穿刺点周围较大范围稍加压力,边挤边放松,使血成滴状,用干棉签拭去第一滴血,然后使血自行流出,采血至所需量后拔针,同时用无菌棉球局部按压至少5min;血样采集后迅速送检。穿刺过程中,操作者应用温柔的语气不停地安慰新生儿,让新生儿获得安全感。足跟采血为创伤性操作,会给新生儿不同程度的疼痛刺激。对新生儿足跟采血后,予以糖水或配方奶喂养伴以有节奏的轻拍,行耳部抚触,即操作者让新生儿取侧卧位,用一手示指或拇指轻柔快速拨动新生儿耳垂20下左右,注视新生儿,给予温柔的语音安慰,大部分新生儿哭闹减少。分析原因:温和刺激可通过β-内啡肽的释放,满足新生儿情感需求,使其身心获得抚慰,从而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新生儿足后跟外缘中点处为足跟毛细血管网,血液丰富,而足跟两侧毛细血管相对稀少,因此足跟外缘中点为新生儿采血最佳部位[4]。经过临床的实践研究,通过对新生儿足跟采血时间、部位、进针深度、环境、护理干预等方面进行系统管理,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穿刺点血肿及青紫发生率均低,可减轻患儿痛苦及家长的精神负担,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金利萍,戈道永,许茂莲.足背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72-173.

[2]奚赛君.采血部位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01,13(5):257.

[3]王英辉,郭娟.新生儿足跟采血的临床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5,21(12):2032.

[4]曹辉娟,朱燕,黄小梅.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两种采血方法的效果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