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化学校教育环境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对优化学校教育环境的思考

宋江萍

宋江萍山西省长治市教育局046000

在我们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创建起一个生态和谐、人文和谐、环境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社会,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创建和谐、宁静的校园,让学生在书香中接受熏染,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让学生在和谐中学习发展,对他们的成长是意义非凡的。下面,就优化学校教育环境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校园的和谐应体现于环境的和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人性化、人文关怀的社会理念中,校园这个充溢着阳光与成长、爱与呵护、神圣与崇高的梦开始的地方,更应时时处处都体现出一种温馨、宁静、书香,它体现出的是为人师的默默情怀。因而校园环境的和谐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1.校园设施的和谐。每个校园都想成为花园单位,育人的圣殿,展示学生成长的平台和摇篮。而要使学校教学设施达到与人的成长和校园整体统一的和谐,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都应富有灵性,都要能体现出校园的和谐。在学校中,那一棵棵挺拨向上的白杨,那两排笔直站立的松树,那大理岩纯白的师者雕像,再加上争奇斗艳的鲜花,笔直的跑道,校门口的镏金大字,辉映着蓝天白云的白钢旗杆上飘扬的五星红旗,给人的是令人神往,是宁静致远和谐的境界。在校园,看不到篮球筐的破败,看不到纸屑杂物的乱丢,看不到玻璃窗的破碎,看不到一处污浊,看不到杂草丛生,看不到一个被损坏的单杠,看不到车棚上面有一片瓦在风中颤动。这种和谐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素质、是一种品格,在这种精神中学生学会了创造,在创造中迸发出了力量,在力量中学生提高了素质,在素质中形成了品格。

2.校园氛围的和谐。在日常生活中,走进商场、超市、医院、机关单位,一句句箴言,一个个条幅,一句句温馨提示,给予我们心灵的是温暖,是感动,是对社会的感念。而在学生的学习空间,对那些亟待用阳光雨露滋润、用真情关注、用爱叮咛、用榜样去激励、用精神去磨砺的学生,更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成长氛围。在教学楼走廊墙壁上是一句句催人奋进、令人深思的名人名言,在大厅中央是学校培养出的历史英才的照片,他们或成绩斐然、或道德高尚、或多才多艺、或事迹感人。而在每个教学班走廊的通道上有学生自己设计的绿色环保警语,有他们在窗上粘贴的描绘古诗意境的字画,有他们自己的书画、手工、陶艺、粘贴剪纸等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每个教室在由浓郁的书香所散发出的气息中又各自加进了名人字画、道德警言、求学之道、班风团队建设等内容。这一切无不洋溢着浓厚的书香气氛,无不显示着学校氛围与学生的和谐,也正是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梦开始启航。

二、校园的和谐应体现于时代的和谐

在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我们国家政府对待西部,对待弱视群体上,更体现了我们党和人民对创建和谐社会所做的努力,更表明了我们社会的进步与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让学生去了解“母婴行动”、“春蕾计划”“为贫困母亲捐助”等系列活动。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情,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知道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主题。我们的学生应投身到和谐校园、和谐小区和和谐城市的建设中。我们也理应让学生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创建和谐未来。

在全社会学习践行“八荣八耻”活动中,我们也先后让学生开展了“八荣八耻”拍手歌,让学生围绕“八荣八耻”编了新三字经,结合“八荣八耻”让学生找学校的“荣”与“耻”,找出校园中和谐与不同和谐的地方。

三、校园的和谐应体现学生与周围生活空间的和谐

让学生融入社会、走向生活,学生才会获得人生当中的成功。学生只有对自己家乡厚重的历史有所了解,对生活空间的现状有所熟悉,对未来家乡的面貌大胆预见,才会对家乡产生浓厚的感情,才能情系家乡,着眼未来,把自己的学习、成长和命运与家乡紧紧联系在一起。

为让学生能与周围生活空间和谐,每个学校多年来都建立了多个学生实践活动基地,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了社会,了解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激发了学生建立家乡的情感。

1.了解家乡厚重的历史。每到星期日、节假日,学校都要带领学生到乡村进行考察活动。让学生用心观察,用情体味,在古田园的风光中观望沉思。让学生在文明之光中,懂得如何发扬光大祖先精神,让家乡文明在自己身上一脉相传,不断传承。

2.到基地进行实践。为使学生能对我们这个迅猛发展的社会,大规模的生产有个了解。多年来,我们每周都会带领学生到大棚进行义务劳动。在那里让学生去发现一株蔬菜的成长,通过劳动知道果实得来的珍贵,通过实践磨练学生的意志,通过和农民的同甘苦,知道了怎样用双手去创造。在高科技园区,在成群奶牛走动的畜牧场,在养殖基地,让学生感受我们家乡在各种生产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而对家乡的未来建设满怀信心和希望。在小区的和谐建设中,让学生到社区开展“绿色社区我来建”的活动,组织学生常常到社区捡白色垃圾,并带领学生进行社区爱心奉献。

3.立足现实,关注未来。在我们这个以资源生产为主的城市,在煤矿一个个破产后,学生更应了解自己父辈面临的生存现状,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为此,我们常常组织学生到矿上去了解生产转型的新动向,了解自己的父母在寻求新出路中从头再来的努力,使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拼搏、艰苦创业的种子,从而立志建设家乡,创造美好生活。

以上是我对优化教育环境的一些看法。愿我们的每个校园都和谐,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我们在和谐中开创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