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住宅建筑设计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老年住宅建筑设计浅谈

史亚琴

南京中建未来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210000

摘要: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人口老龄问题日益突出。老人的居住问题是所有老人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本文针对城市老人居住方式及其相关的居住建筑形态方面的内容,从建筑角度来探讨“老有所养”问题。

关键词:特殊需求人群;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居住模式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的人口称作“老年型”人口,将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国家和地区称作“老龄社会”。按照这一标准,我国于2000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但同时它又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现有的住宅区的环境和设施就越发显得不能适应这种年龄结构上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要求。

二、中国养老模式的选择

研究中国养老问题,首先我们面对的是老人居住模式的选择。老人退休以后,主要活动由社会转入家庭,居住环境成为主要的生活基地。满意的居住形式,意味着老年人所能得到所需的帮助和支持,这对每一个老人来讲都是最重要的方面。

1、国外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借鉴

世界各国对养老居住模式的选择既各有特色又有其相似性。各国老年人居住模式与政策制度和文化背景、家庭观念、经济状况、亲子关系有关。纵观世界各国针对老年问题及老年居住问题的政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的老年人政策制度。这些国家的老年人普遍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应该互为拖累,老人独立居住者占绝大多数。为此政府特别关注发展社区服务设施,如建立老年家庭服务员派遣网,老年饮食服务部和老年俱乐部等。他们的理论不是简单地支持延寿,而是提高生存质量。

第二种是以社会福利制度为核心的老年人政策制度。其住房政策以扶助老年人独立生活为目标,同时尽最大努力满足老年人独立居住在一个他们熟悉的地方和环境中的意愿。老年人的居住模式主要有:普通住宅、老年公寓、服务住宅和家庭旅馆、公立养老院和老人康复中心等等。

第三种是以西方文明与东方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老年人政策制度。如日本养老模式在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同时,注意本国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医疗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体系。日本老年住宅突出自助自理,其技术和电器化程度很高,使得老龄人能够在生活中充分实现自助和自理。并且开发多种类型的住宅产品,如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提供具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提供能和家人共同生活的(二代居和三代居)住宅产品。

2、中国养老模式的演变

中国的封建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元和生产单位,家庭的功能集生活生产教育赡养等多功能于一身,表现为大家庭、多功能、多成员的结构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导致以往的传统大家庭的解体,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同样也削弱了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取而代之的是形式的多样化,如合居养老,分居养老,雇人养老,委托养老等等,不再拘泥于单调的传统居家养老和子女养老。

3、对中国老年人居住模式选择的探讨

理想化的老年人居住模式大概可分为3类: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其中社区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的补充和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对家庭养老功能的严重削弱使得传统家庭很难满足居家养老的各种需求,而且老年人相似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也对居住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赡养功能逐步社会化是一个必然趋势。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使居家养老模式进一步得到完善,主要有老年人活动中心、托老所、医疗保健站、老年咨询中心等。而社会养老是由社会提供的养老机构接纳单身老人和老年夫妇居住,并提供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综合服务的养老方式,包括老年公寓、养老院和关怀医院等。

从历史发展的研究和现代不同地区家庭分化程度的比较来看,家庭养老方式仍然显现出相当大的稳定性。从我国国情出发,保持相当数量的主干家庭仍然适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解决老龄化问题。家庭养老中的住宅户型设计在建筑领域应该倍受关注,它为促进家庭养老提供最大的可能性。因此结合中国国情,我国的城市养老建筑应该一方面强化并发展现代的家庭养老在当代的多种衍生形态包括同居型、邻居型和近居型等,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社会养老设施体系的建立健全。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并与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综合养老居住模式。

三、养老建筑环境的创造需要针对生理心理进行细部设计处理

在进行了养老模式的选择之后,老人住区和环境的设计同样是处理养老问题的重要方面。因为老年人的生活内容主要是寄托于居所空间环境来实现的,因而构建完整的老龄安居环境对满足老年人的特定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1、老年活动空间的无障碍设计: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求公共建筑和场所具有可接近性。从规划上就需要保证居住点具有一定数量的服务设施与活动场所;从建筑单体设计上要保证这些地方具有无障碍通道及其必要设备,使老年人得以同健全人一样自由进入。比如厨房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要求:降低操作台高度、使轮椅能够接近的下部空间、冰箱门可以横开180度、降低高度的窗台等等。

2、提供安全感和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居室和环境的细部设计上,比如在易于发生事故的地方如楼梯、厨房、卫生间和过道等位置设置特殊的照明、扶手和地面铺装,在公共走廊的设计中设置双面扶手,根据老年人的特征设计踏步高度等等。

3、保证私密性:与子女一同生活的大部分老年人既希望享受天伦之乐,也希望拥有不被打扰的自由生活。因此住宅的内部空间需要有较为明确的行为划分如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和私密空间,以确保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4、鼓励社会交往: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不同,他们既需要私密和安宁,又怕寂寞和孤独。交往聊天成为大多数老人的生活必需。学习能力与记忆能力的衰退,使得老年人从社会参与的主流中退避出来。但是越脱离社会,这种能力的丧失则越加速,因此要积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比如德国某老年公寓,室内设计了6—8米宽的带玻璃顶的公共交通空间,通过电梯、坡道和走道的有机结合,为老年人带来相互交流和交往的机会。

5、创造具有连续性的养老环境:环境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地方传统,并成为往日生活的延续,使老年人不感到陌生。经调查发现,许多老人宁可守在设备设施不完善的旧居中,也不愿意搬到设施相对完善的新环境中去,主要原因是原有的居住环境有利于老年人维系原有的社会关系,保持原有的社会活动和交往。因此,尽量保持老年人的原有居住环境和生活圈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方面需要注意,这就去要我们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真正从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切实地做好老年人住宅的设计细节问题。

结语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综合性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涉及面甚广,必将影响到国家的住房政策、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等,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工作的影响也是直接和深远的。它是全世界在本世纪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建筑师、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应该各自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探索老龄问题的解决之道将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发展,有助于创造一个人人共享的富有人本主义精神的人居社会。以人为本,关注特殊需求人群是一个建筑师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和美德。

参考文献:

[1]羌苑等,国外老年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杨海,城市人口老龄化对居住环境空间规划设计的影响,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刘燕辉,老年社会与老年住宅,建筑学报

[4]开彦,关注研究对策——我国老年人住宅建设问题及探讨,北京规划建设

[5]刘超、张剑敏,国外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借鉴,

[6]路尔提、张志毅,关于老年人住居环境的思考,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