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如何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付刚刘金生

(国网滨州供电公司256600)

摘要:本文着重从导致误操作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制定措施。并没有从倒闸操作的监护人、操作人的责任心不强,违章或技术业务水平低等论述,而是从人的生理原因、心理状态、思想情绪、注意力以及设备运行的具体状况、管理水平和工作环境等进行了具体分析。

1、前言

电气误操作事故可以造成人身伤亡,电网瓦解和设备损坏等严重后果,所以国网公司十分重视,分别制定操作票制定及实施规定,强制安装防误闭锁装置,从而减少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然而,误操作事故仍然禁而不止,时而发生,值得大家深思。

电气误操作事故是人在电气设备倒闸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恶性事故。从表面上看,电气误操作事故是由于监护人和操作人责任心不强、违章或技术业务水平低造成的。实际上,误操作事故还与人的生理原因、心理状态、思想情绪、注意力以及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和工作环境等有密切关系。现就如何防止发生电气误操作事故谈一点看法。

2、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各级责任,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是防误的根本保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生产的基本方针。历来发生的事故给国家、个人、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惨痛的教训要求人人应把安全放在首位,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组织运行人员进一步学习《安规》、各种规程制度、标准化倒闸操作程序。积极开展“严反违章”活动,杜绝违章行为。坚持每周进行“安全活动”,学习各种事故快报和安全简报,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针对当前的安全形势,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业务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对事故的判断、分析和处理。错误的判断将导致大面积停电或造成事故扩大,运行人员的一点点失误可能引起大面积停电,甚至系统瓦解或人身伤亡事故。事实要求各单位应定期进行职工业务技术培训,开展技术比武,现场考问,技术问答,仿真培训等,特别是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先进技术不断引入设备和保护,加强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学习培训,是提高业务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3、避开和控制危险点是防止发生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有效方法

有时完成某个操作任务可以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有的方法危险点多,事故几率高;有的危险点少,事故几率低。例如:倒换母线或用旁母开关代馈路就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根据电气接线和设备状况,综合分析其危险程度,选用危险点少、事故几率低的操作方法,以避免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实践表明,有效控制操作中的危险点是防止发生误操作事故的重要方法之一。现以线路送电操作为例,如何实施有效控制危险点。一般线路送电有四个危险点:①带负荷合刀闸;②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开关;③误投、退保护压板;④误送电。为了有效控制这些危险点,可以分别采用以下措施:①检查开关确在分闸位置后才合刀闸;先合母线侧刀闸,后合线路侧刀闸,万一带负荷合刀闸,故障点在线路侧,损失也很小;断开开关的合闸电源,使为了防止合刀闸时开关合上。②合刀闸前认真检查接地刀闸是否拉开,接地线是否拆除;如有必要则用测量绝缘电阻的方法判别线路是否留有未拆除的接地线或未拉开的接地刀闸。③根据操作票或保护投、退卡逐一检查各保护压板的投退。④严格执行监护复诵制度,确保操作正确执行。

4、正确填写操作票是正确操作中控制危险点的有效措施

电气倒闸操作票是用书面形式明确操作任务、项目和顺序,防止在正常操作中发生事故的一项有效措施。使用操作票的实践证明,许多误操作事故是从错误填写操作票开始的,错误的操作票指导了错误的行为,后果严重时则发生事故。要正确填写操作票,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把住发接令、填票和审票三道关,而难度较大的是填票关。

要求准确填写操作票:一是不能写错;二是该写的必须写上;三是不该写的决不写上。目前,发现有的“危险点”操作项目没有写在操作票上,例如:在拉合刀闸前检查开关在分闸位置;合刀闸前检查有关接地线已拆除或接地刀闸已拉开;合同期并列的开关前检查非同期闭锁开关的位置和符合同期合闸条件等等却不写在操作票上,导致危险点失控而造成恶性误操作事故。还发现把不该写的也写上。例如:“取下悬挂的标示牌”、“接受操作命令”、“在模拟图版上预演”、“操作后全面复查”等等都写在操作票上。这样往往使监护人、操作人抓不住重点,反而使危险点失控而造成事故。

事故处理时的操作是不用操作票的。这就要求运行人员熟悉掌握操作原则,经常进行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当发生事故时在无操作票的情况下仍然有条不紊的进行操作,迅速正确地处理所发生的事故。

5、加强防误闭锁装置的管理

防误闭锁装置是防止电气误操作的一种技术措施,当发生误操作之后,装置的闭锁功能使操作不能继续下去,保证误操作事故不会发生。目前,由于防误闭锁装置的功能不断完善和可靠性不断提高,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但有的单位对装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维护管理不力,造成这种装置该闭锁时不闭锁,不该闭锁时却闭锁,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为了保证防误闭锁装置可靠运行,应高度重视装置的选型、运行、维护等工作。同时,解除装置的闭锁功能是一项严肃慎重的特殊操作,因而运行部门制定了允许解除闭锁装置的具体规定和做法,并对万用钥匙的使用作出具体规定,严防因错误解除闭锁功能而发生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例如某330KV变电站线路开关跳闸后,恢复开关把手位置时,私自使用钥匙解锁,未履行审批和监护手续,而将运行中的开关拉开,导致事故扩大。

误操作可能发生在各种情况,主要是由运行人员造成的,但有一部分是由检修人员和其它人员造成。

运行人员发生误操作大多数发生在操作中,主要表现为: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误分、合断路器;带电挂接地线;误入带电间隔。微机防误就是防止这类事故而采取的一种积极措施,它是在变电站专家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刀闸操作的防误要求的。但是它是在微机上实现的,是虚拟的。它只能满足运行值班人员的操作要求,并不能完全解决检修人员和其它人员的误操作问题。

检修人员的误操作主要发生在检修、试验过程中,运行人员并不作任何操作。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进行的操作,例如CT预试过程中需要对接地闸刀进行分、合闸,此时运行人员是无法防止误操作的发生的,故检修人员的误操作的防止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时不能单纯依靠微机防误系统,电气回路闭锁成了最后一道防线。

此外,有的运行值班人员对非同期闭锁回路不熟悉,当同期并列的开关合不上时,不查清原因就解除闭锁回路,系统也曾因此引发非同期并列和带地刀合开关等误操作事故。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误操作事故,不是不可避免,而是完全可以避免和消除的。只要在操作过程中执行各种规程制度,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就能保证安全。

作者简介:

付刚,男,43岁,国网山东省滨州供电公司员工,从事电网运行工作25年,电网运行技师。

刘金生,男,48岁,国网山东省滨州供电公司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