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诵读兴趣,培养诵读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激发诵读兴趣,培养诵读习惯

路菊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育才小学730900

摘要:“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诵读优秀国学经典,学习前人在修身养性,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可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幼儿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关键词:国学经典文化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自从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始终以“诵读中华民族之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之正气”为导向,结合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一、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我先做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先做到。所以,我也主动参与到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中来。在每一节国学经典课的授课前,我必要细细品味《论语》里的每一句话,读准每一个音,领悟其中的育人思想,与学生齐读共诵,相互比赛,既和谐了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又触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更提升了我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二、诵读千古美文,增加学习兴趣

多诵读经典的韵文,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加喜欢学习语文。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

如学习《塞下曲》时,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效应。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多种形式,激发诵读兴趣

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读、诵、演”系列活动。“读”就是在校内课余时间读给老师同学听,回家作业之后读给父母听。“诵”即在熟练读的基础之上成诵,要求要有一定的韵味,真正体验古文化的意境,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演”即把经典篇目活化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小学生乐于接受。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把《三字经》编排成拍手歌,跳皮筋时的童谣,还为学生建立了“经典诵读记录卡”,记录了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的脚印。我们还创编国学操,同学们边做操,边背诵《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千字文》等国学经典的内容,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知识。在诵读国学经典中,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着学生,中华民族的文化滋养着学生,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凝聚着学生,每位学生都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古诗芳香,韵味悠长,浓浓的经典文化萦绕在校园里,也培养出一个个具有正气、志气、雅气、才气的中国娃。

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一段讲话中说道:“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而传承这些文化,我们要从小开始培养。那么,怎样在小学有效地开展国学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

1.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培养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讲述故事法。讲故事是学生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将国学经典中的小典故,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学生感兴趣,容易听得进去,学得也轻松。

(2)图画法。古诗文经典比较难记,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画、动画等形式,可以使古诗文经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有助于记忆。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引导他们背诵一些文字艰深的古诗文经典时,如果能利用Flash动画将枯燥艰涩的文字转化成图像,不但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古诗文经典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小学生自己给文字配上图画,不断加深理解。

(3)趣味游戏法。将诵读的内容融入到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中,是提高儿童学习兴趣的好办法。比如孩子们边诵读国学经典,边做着自编的扇操、拉手操、椅子操等等。这样将“经典”教育巧妙移植到多种活动中,使活动富有“趣味性”,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4)情境表演法。大多数国学经典都是比较深奥难懂的,对我们来说都难以理解,更何况小孩子。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为孩子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把深奥难懂的经典变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以致用,让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2.家园互动,合力培养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学校与家庭的教育重在“合力”。我们力求实现“双边互动”,用参与性最强、最生动的方式让家长始终“和孩子一起”。如在班级中建立了“流动麦克风”制度,让小小的录音笔在每个儿童的家庭中流动,录下亲子共同诵读的章节,在全班播放并领诵,每月评比“金话筒”。每天,要求家长安排5-10分钟与孩子共同诵读此内容,并由孩子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对家长参与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