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治疗脾虚湿困型RAU6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1

甘草泻心汤治疗脾虚湿困型RAU60例

张建锋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目的对甘草泻心汤治疗脾虚湿困型RAU【1】患者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同时观察此方剂对患者烧心反酸、口苦、纳差、痞满、大便频多等不适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平行对照、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甘草泻心汤,每日1剂,分两次口服,服用一月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左旋咪唑片,每次1片,每日3次,服用一月为一疗程。结果甘草泻心汤与左旋咪唑片比较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效率方面有显著优势,同时在控制溃疡复发方面,以及对脾虚湿困型患者烧心反酸,口苦,纳差,痞满,大便频多脾胃不适症状调理改善方面也存在显著优势。

关键词:RAU;中医药疗法;甘草泻心汤;左旋咪唑片

RAU是一种病因不明、反复发作但又有自限性的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任何年龄均可患病、病患处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溃疡,好发于唇、颊、舌缘等部位,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极大痛苦。临床应用甘草泻心汤治疗脾虚湿困型RAU已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对患者烧心反酸,口苦,纳差,痞满,大便频多的不适症状有很好的改善治疗作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符合病例选择标准者共计120例,均来自我院口腔科及三部六病门诊病人。采用对照、随机的设计方法分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其中治疗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16~78岁,大致平均年龄48岁,而病程在3~60年,平均26年;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19~76岁,大致平均年龄46岁,而病程在4~59年,大致平均24年,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别(p>0.05),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

采用甘草泻心汤,方药组成:甘草12黄芩9黄连6党参12半夏9,干姜9,大枣4枚,1付/天,水煎服,早晚分服,连续服用一月。

1.2.2对照组

左旋咪唑片,每片重50mg口服、一次一片、一日两次,连续服用一月。

1.3疗效判定标准

1.3.1RAU的局部疗效评价标准

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2】制订:

临床治愈:口腔溃疡愈合,口腔粘膜正常,12个月未发作;

好转:患处灼痛减轻,口腔溃疡的表面积缩小,发作次数下降;

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没有减轻或反而加重。

1.3.2全身疗效指标的判断标准

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第一版),郑筱萸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3】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无好转,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证候积分减少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治疗结果

2.1两组患者局部溃疡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60例,治愈33例,好转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60例,治愈18例,好转20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63.3%。故局部临床疗效相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有效患者复发情况的比较

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60例,二月后复发2例,三月后复发6例,总复发率13%,对照组60例,二月后复发16例,三月后复发36例,总复发率87%,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RAU患者脾胃症状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60例,痊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60例,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20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50%。故全身临床疗效相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治疗组60例脾虚湿困型RAU患者,在服用甘草泻心汤一月后,各个中医证候积分及证候总分均有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证明甘草泻心汤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及控制复发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对脾虚湿困型患者的脾胃不适症状治疗方面存在显著优势。

参考文献:

[1]陈谦明.口腔黏膜病学【M】.3版、延安: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5].1993:137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第一版:33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