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3
/ 2

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

谭帅1孙祥2

1中国重汽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250100;

2山东省城建设计院山东省济南市250001

摘要:合理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可减轻城市水资源匮乏、城市内涝以及径流污染等方面的问题。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城市内交通网络的规划具有重大影响,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城市给排水规划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论,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展开论述。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人们对城市的发展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给排水系统等规划与建设受到极大挑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制约。新时期城市规划发展方向出现新的变化,这就要求人们要积极探索解决城市问题的对策,而海绵城市的建设无疑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是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国家,那么怎样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雨水洪涝灾害,逐步的完善雨水管理体系,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涵养,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水循环系统,有效修复生态系统。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实体,能够很好的承载和控制雨水洪涝灾害、不断的优化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净化循环,在此过程中怎样选择适合的植物是非常关键的,构建高效率的群落生态系统能够实现预期效益。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主要是说城市仿佛海绵,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中弹性较好,在下雨天具有吸水、蓄水以及净水等效果,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将蓄存的水资源排放出去,并且进行合理利用。

2海绵城市理念应用意义

2.1充分利用资源

作为城市发展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利用直接影响着城市现代化发展。据报道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等多地的内涝问题反映出了城市给排水设施功能改善对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面对这一情况,国内许多地区都将海绵城市作为了城市改扩建的主要目标,从根本上解决“路边抓鱼”、“汽车变船”和“市内看海”等问题,防止给排水设施应用效率低下而严重地影响城市内居民正常生活。海绵城市建设可以达到进一步优化城市内基础设施的目的,妥善地处理好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压力,同时也可以让城市的雨水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

2.2改善生态环境

从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得,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保护、修复和恢复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居民日常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海绵城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国家颁布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指导工作意见》当中,明确提出了特许经营、社会资本以及政府合作的新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为生态环境优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养护不合理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地下部分建设的重视不足,更多地将重心放在地上部分的建设。与此同时,当前地下给排水建设的人员配置存在着不合理性,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建成给排水工程后,忽略了后期的养护工作,因此导致给排水系统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3.2雨洪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由于道路硬化程度的加深,严重的阻碍了水循环的径流环境。大量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排放也导致了城市地下水的短缺。我国雨水、洪水资源利用起步较晚,雨水、洪水资源建设各方面落后于城市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雨水、洪水资源利用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原因如下:中国的气候和环境问题,使城市内部排水非常困难;中国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传统上,排水管道不完善,雨水、污水合流的排水管道系统较多。而且,老城区雨水、污水分流系统改造难度大、成本高、难度大。

4海绵城市下市政给排水设计

4.1排放

由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绿化带已经遍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因此,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还应关注绿化带的给排水设计。绿化带不仅能够给城市增添美丽的风景线,还给海绵城市的实现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是,绿化带积水也是影响道路交通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设计人员应重视绿地排水设计的优化,促进城市排水系统的完善。当城市降水量过大,雨水口和明沟等已经不能满足路面积水的正常存储排出。对此,可以将海绵城市排水管道与市政排水管连接,保证雨水及时排出。城市周边若是存在衔接的绿化区域,对其进行合理设计,也可促进市政道路存储雨水能力的提升,进行分流后可降低路面出现积水的现象,确保道路畅通无阻。设计时,利用源头渗透技术(包括植被缓冲带、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促进雨水的排放;利用中途渗透技术(包括渗透渠、植草沟、调节塘)收集雨水。充分利用城市绿地衔接区域,减轻城市中积水压力,促进雨水净化能力的提高,从而补充地下水,进一步保护水资源。

4.2提高路面的渗透性

给排水规划已经成为城市道路规划的一部分,在海绵城市道路改造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道路施工材料,添加新型的沥青、混凝土等材料,能够有效的提升道路的渗透性,增加道路的渗水功能。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在道路建设过程中,使用质量较优的、透水性能较好的沥青材料来铺设机动车道,从而保障路基的稳固性。第二,在人行道的设计规划上,选用透水铺装,强化与旁边绿化带的竖向关系,保障雨水排放组织路径,增加路面雨水径流渗量。

4.3雨水收集

在绿带旁边安装雨水收集装置,不会轻松收集雨水或干扰交通。雨水可以通过投手地面上的地表径流收集到绿带的排水渠中,通常最好在路面下15~20厘米处设置绿化区。您还必须确保排水渠位于绿地栽培土壤和道路之间,并且平均分布。必须连接绿带和雨水管道系统,在绿带上使用溢出式系统连接雨水管道系统和绿带上的雨水管道收集系统。雨水聚集在绿带里太多会按时排入排水管。

4.4海绵城市理念的设计之人行道设计

印度是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方便,还充分发挥了城市建设的功能。传统的路面大部分都使用不渗透的建筑材料,因为下雨天道路会出现水分和滑倒的现象,影响下雨天的行程。道路铺装中的想法是,为了铺装施工,必须尽可能选择透水性强的材料,这样才能防止包装中积水的现象,同时还能成为调节地面温度和湿度的头发形状。

结束语

海绵城市是一个与生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发展理念,将其运用到给排水设计中具有非常好的成效。因此在设计工作开展中设计人员必须对设计方向进行全方位掌握,并且与施工现场情况相结合,从而就能很大程度提高雨水排放量,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宾鸿.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5):136-137.

[2]周杉.关于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建材与装饰,2019(15):117-118.

[3]陈丽娜.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探讨[J].居舍,2019(13):28.

[4]姜金峰.论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9(04):14-15.

[5]邓成宪.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剖析[J].中国标准化,2019(08):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