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郑梅

郑梅(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石林天奇医院6522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高心血管系统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在我院2013年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进行研究,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采取教育和指导措施。结果: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疗效受自身及外在原因的共同影响,导致很多老年人服用不合理,影响病情的治疗效果。结论:我院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57-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及其生活质量。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特点,正确合理使用心血管药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2013年收治的8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从中寻求用药规律,提高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收治的8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50例,平均年龄为67.5岁;肺心病患者18例,冠心病患者23例,高血压患者28例。

根据年龄、疾病种类和用药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2老年人临床发病特点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比较隐匿,多为慢性发病过程,当其发生时,老年人患者多无明显不适,不足以引起患者的重视,而且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不明显,或特异性低,临床体征不典型,当患者注意到疾病时则已错过了最佳预防、治疗时期,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老年人发病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并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在临床上应用药物治疗则需要考虑多种疾病的并存性,避免因治疗一种疾病而导致其他并存疾病的进一步发生发展,如β受体阻断剂降压治疗的同时能够引起下肢血流变化。

1.3方法以治疗心血管的药物利用指数(DUI)来标准判断临床医生是否合理用药,当DUI≤1即判断为用药合理。根据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其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以下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发病时间、身体状况,采取药物治疗,同时采取不同的服药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除了对老人进行常规用药指导外,医护人员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向其讲解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树立其合理用药意识,使其积极服从治疗。定期指导患者服药,临床医师定期对患者进行探视,检查病情,并根据其病情变化调整用药剂量、用药种类以及用药时间,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2结果用药种数及比例,单用药物74例(8.64%),用药2~5种193例(22.55%),联用药品≥6种589例(68.81%)。部分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品种、使用频率、用药DUI值表1所示,我院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合理性较强。虽存在部分药品的DUI值>1,原因可能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时产生其他并发症或与其他相关病症有关。

临床上老年人多并发多种疾病,因此在制定心血管疾病用药方案时应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如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不论是药性还是药物毒性的协同、拮抗作用3。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利尿剂联合应用时可增强降压效果,β受体阻滞剂与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联合应用时可增强负性肌力作用而致心动过缓甚至停搏,苯巴比妥与消炎痛联合应用时可降低其降压作用,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降糖药物作用,氨茶碱拮抗β受体阻滞剂作用等。

3讨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的老化,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临床研究显示,摄入脂肪过多对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临床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时,通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以联合用药提高防治效果,以减小药品剂量来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起始时间,剂量也不同。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由于他们自身的情况,在使用剂量上也是不同的。如抗血小板药物GPⅡⅢb/受体拮抗剂,可引起出血的不良反应,女性患者比男性更明显。实验表明,依替非班引起的大出血发生率,女性的发病率为2.4%,男性为1.0%;根据实际情况药物增加剂量应该按照半衰期来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每隔5个半衰期,对剂量进行改变,还要结合患者的病情、代谢等具体情况。比如静脉点滴硝普钠,每15分钟15μg,每隔5~10分钟,就增加5~10μg,直到达到满意效果。此外,药物的浓度、速度以及用药间隔也要遵从医嘱,使药物尽快稳定地达到医学规范的药物浓度。医学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统的昼夜节律较显著,一般人下午时段血压,会升高,夜晚将降低,凌晨时候血压出现小高峰。特别是冠心病及高血压,发作的时间段一般为清晨,由此可见这些疾病并非在一天中随机发作的。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方面,服用药物时间选择上,应遵循昼夜节律来进行,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后,临床医师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明确并准确认识到按医嘱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减少患者自作主张减量、漏服或停药的机率,并对患者建立用药档案,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督促患者合理用药。

综上所述,如何制定适合老年人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方案并保证其治疗疗效需要医师及患者、患者家属的共同参与,缺少任何一方均可明显影响其治疗效果。在循证医学指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仍是临床医师不断努力、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1]杨良东.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合理用药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5:136.[2]朴红莲.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调查[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293-294.[3]梁明.再议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卫生产业,2013,0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