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关于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理论依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谈谈关于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理论依据

张卫国

张卫国(陕西省周至县第二中学710406)

【摘要】: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合作作为主要组织形式。本文就合作学习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试图从学生角度出发,研究和探讨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合作学习化学实验教学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侧重于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而且要依据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完成相应的操作过程,并通过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探究学习行为以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一、合作学习法提出的理论依据

1、主体性教学理论。主体性教学理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掀起的教育学理论,它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特征。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2、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被认为是当代最受欢迎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认为:每一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的不同,对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程度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的前提。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景因素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及非认知品质(人际交往、合作等)的提高。

二、合作性学习在探究性实验中应用的教学实践

合作性学习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一般模式:分组——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分工——收集信息,提出假说——设计方案——验证假说——得出结论——进行评判。

1.关于溴水与乙烯反应的探究性实验

挖掘教材中验证性实验,探求其中可转化为运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的使用内容,将其设计为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形成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让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如在乙烯的教学过程中,在验证乙烯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将其设计成如下过程:向学生提出质疑:在制取乙烯的同时,还生成什么物质,如何检验使溴水褪色的是乙烯,而不是其他物质?

教师将小组分好之后,可指定各组组长,再由组长去组织相应活动。组长可以先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小组内讨论,将所有可能的情况罗列出来,并且分析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再由小组长将人员分工,各人该做什么,如何设计。记录相应的现象,并且作出相应的解释。实验结束后,组长将本组情况汇总,得出结论。通过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关于卤素性质复习的探究性实验

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设计一些探索性、研究性实验,为学生探索和创新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重新提出假说,调整或重新设计实验方案,使自己的探索过程不断趋向合理,从而使学生充分体会探索性实验的魅力。

三、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性质和教学结果的质量。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应该成为这种“促进者”。我认为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这一角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积极地旁观。俗话说,旁观者清。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观察和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应该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一个好的旁观者是积极地旁观,而不是直接参与到所观察的事情之中。直接参与就意味着干涉,而积极地旁观应该遵守“不干涉”的原则。

2.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不干涉并不是放任自流,不对学生进行控制,而是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生气盎然。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在实验失败或讨论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或任由学生取笑,而是理解和鼓励。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敢于行动,继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在课堂上,促进者应更像是朋友和知己,是学生最可依赖的心理支持源。师生之间有了这种温暖的个人关系,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气氛就形成了。

3.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从以上几点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是很多的。但是,当教师以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出现时,并不是一味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这样会造成散漫的课堂,应该注重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强调:“只有对能自律的人,能负责的人,我们才能说,就按你说的去做吧,那样可能是对的”。教会学生自律并不会妨碍他们创造性的发挥,而只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因为在自律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问题讨论

通过以上教学组织形式的实施,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课堂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同时,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施教策略也因此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但是,在探究中发现还有不少问题没有或无力予以解决。如课堂课时不足,很难在课堂上将问题充分展开和广泛讨论,常常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的遗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等。如何进一步挖掘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实验内容,多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精神,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性学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