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市城市饮用水监测网络水质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贵州省凯里市城市饮用水监测网络水质结果分析

程妙

程妙(贵州省凯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56000)

【摘要】目的:了解凯里市城区饮用水管网水质卫生状况,为政府制定和完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城区自来水公司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按规范选点定期采样,按国家标准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凯里市城区2009-2011年出厂水合格率为41.6%,主要问题是二氧化氯含量达不到标准,全市管网末稍水水样合格率99.68%。结论:我市的城市管网水质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人民能够饮用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微生物超标及饮用水消毒剂常规指标不合格是影响水质质量的主要问题。建议:各级政府要将水源保护,水质提高作为一件民生工程的大事来抓,尽快制定和规范相关的水源、水质的法律法规,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对水处理工艺技术,强化制定供水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增强法制和安全意识,杜绝水质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在新形势下饮用水安全、卫生,符合国家标准。

【关键词】城市饮用水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1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071-02

2012年我市纳入了国家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系统,为进一步研究我市饮用水水质的状况,预防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卫生安全,为今后城市供水安全提供经验和依据,现将凯里市2009年-2011年城市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凯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2011年对我市自来水公司城市集中式管网水质监测资料。

1.2检测项目常规为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感官性指标浑浊度、消毒剂指标二氧化氯和化学耗氧量5项、丰、枯水期增加毒理学指标9项砷、硒、镉、铬(六价)、铅、汞、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4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总硬度、铁、铜、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耗氧量等,非常规指标氨氮1项,总项目为29个。

1.3水样的采集、检测和评价标准

按照国家城市饮用水监测规范、结合凯里市的具体情况,我市每年每月对末梢水进行常规监测,每年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各进行一次水源水、出厂水的水质全分析,常规监测采水点按城区的东、西、南、北、中分布确定。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均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5750.2-2006)执行。水质检验和结果评价分别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标准(CB/T14848-93)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执行[2]。地表水水质必须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方能作为饮用水水源采用。水样中有1个项目检验不合格,该水样就属于不合格水样。

2质量控制

凯里市疾病预防控中心卫生监测科负责水样的采集及运送;检验科负责对水质样本的检验及结果的出示;中心质控室负责对数据的分析及结果的报告。所有参与人员都参加过省级水质监测与检验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并取得相关合格证;中心实验室已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水质检测实验室参加了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参加监测的实验室所用的仪器、器械和标准全部经过校准;样品采集过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采集后的样品在4h内送回实验室。分析过程中进行空白样品、平行样和加标回收率实验,要求空白样品不能检出待测成分(实际测定结果符合要求);检测的每批样本均带平行质控样,并对检测结果过高、过低的样本进行复检。

3结果

我市按相关规范每年对城区供水单位的2个水源点的水源水及出厂水的水质在丰水期及枯水期各监测一次,对管网末稍水监测点按东、西、南、北、中定点进行每月常规监测,2009年1月-2010年8月每月监测8个点,2010年9月后按上级相关文件要求监测增至10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三年共监测2个水源水点水样12份,合格率为83.33%,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超标,尤其是龙井水厂水源点;(详见表一)。出厂水12份,合格率为41.6%,主要问题是二氧化氯含量达不到标准,以2009年最为明显,2011年二个出厂水的二氧化氯含量均已达标。(详见表二);管网末稍水水样320份,合格319份,合格率99.68%,但从管网末稍水水样监测结果看,除2009年4月有一份总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均符合国家监测标准。(详见表三)

凯里市2009年-2011年水源水监测结果(表一)

4讨论与分析

我市是贵州省黔东南州的政府所在地,是全州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随着“多彩贵州”在全国影响不断加大,凯里作为“多彩贵州”的主战场,又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城市饮用水的合格与否对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的质量至关重要。凯里市自来水公司是供应全市饮用水的主要机构之一,管网覆盖全市面积的70%,负责城区近30万人口的生活饮用水供应。日均供水能力均在4、5万m3以上。据资料表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2009年人均水资源量已逼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确定的1,75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总体来看,我国属于中度缺水,在部分地区,水质型缺水已经危及到城市供水,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卫生安全,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卫生部2012年1月17日发布《2012年国家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方案》。《方案》要求今年全国的全部地、市、州级所辖城区和至少25%的县辖区都要纳入国家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并且监测项目已增加到106项,这无疑对提高城市饮用水标准,保证居民用水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我们如何加强水质的质量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本资料结果显示,我市的城市管网水质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人民能够饮用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GB5749-2006中我市监测的9项毒理指标、1项非常规指标及16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微生物超标及饮用水消毒剂常规指标不合格是影响水质质量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容,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供水的供需矛盾将不断加大,加强水源水的管理及提高出厂水源的合格率,规范消毒措施将成为今后我市城市供水的重中之重。从表1监测结果我们发现,我市的水源水不同程度的存在细菌超标的情况,尤以龙井水厂水源明显,龙井水厂厂区围墙内有一条市政污水排水沟,排水沟上方有一职工公厕,公厕及排污沟出口距龙井生活水水源点约20米,公厕及排污沟都位于龙井水源的上方,对我市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形成严重隐患,如不及时加强水源水周边环境的管理,就会使这一水源的水质受到污染,影响该水源的水质;从表二显示,我市出厂水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氯的含量未达到国家标准,这些存在的不合格项目,通过常规的水质处理工艺是完全可以达标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饮用水的消毒措施的落实。

居民饮用水安全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的程度的标志之一,如何提升本地区居民饮用水水质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各级政府要将水源保护,水质提高作为一件民生工程的大事来抓,尽快制定和规范相关的水源、水质的法律法规,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供水单位要提高对水处理工艺技术,强化制定供水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增强法制和安全意识,杜绝水质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在新形势下饮用水安全、卫生,符合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