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肝硬化病情判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肝硬化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肝硬化病情判断

刘猛

刘猛(湖南省人民医院肝病内科410005)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100-02

【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肝硬化病情判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21例肝功正常者,对比分析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随肝功损伤程度的加重,门静脉系统表现出血管内径扩大、血流减缓、血流量逐渐增加。结论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径、血流量、血流速度对肝功受损程度判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hemodynamicchangesofportalveinsysteminjudgingtheseverityofeffect.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ofourhospital101casesoflivercirrhosispatientsand21casesofnormalliverfunction,comparativeanalysisoftheportalsystemhemodynamicschanges.Resultswithliverinjuryseverity,portalvenoussystemshowedvascularinnerdiameterisenlarged,slowbloodflow,bloodflowincreasedgradually.Conclusiontheportalvenoussystemofvesseldiameter,bloodflow,bloodflowrateonliverdamageissignificantforjudging.

【Keywords】colorDopplerultrasoundlivercirrhosisportalsystemhemodynamics

肝硬化造成的弥漫性肝脏损伤和门脉高压症,能够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有资料指出,肝硬化导致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非以恒定的速度向前发展,而可能是在一定阶段受到某种稳定机制的调节,到了晚期时稳定机制被打破,使得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1]。肝硬化出现症状后门静脉高压、肝功障碍,可以进一步发展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因此记录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计算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对于肝硬化的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共24个月中于我院就诊并最终确诊为乙肝肝硬化患者101例,将其按照Child-Pugh评分,分为A级(45例)、B级(35例)、C级(21例)三组。男61例,女40例,平均年龄46.1岁(33~72岁);健康对照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4.3岁(36~63岁)。在其知情前提下,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1.2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患者检查前禁食12h以上,仰卧位、平静呼吸屏气检测。测量指标:分别检测门静脉(PV)、脾静脉(SV)这两条血管,读取血流频谱,并血管内径D(cm)平均血流速度V(cm/s),计算血流量Q(ml/min),血流量计算公式Q=V×π×60×(D/2)。以此分析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此外记录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以此作为判断肝硬化程度的依据。

1.3观测数据及统计学方法记录所有受检测者的Dpv、Vpv、Dsv、Vsv,计算Qpv、Qsv,其中两组样本均数差异性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如下表。

2.1患者组与对照组对比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Dpv有增大表现、Vpv明显减缓,总体效果导致血流量加大;Dsv明显增大、Vsv不同程度减缓,血流量加大,其中p<0.05。

2.2组内对比患者组组内,随着肝硬化程度加剧,Vpv、Qpv、表现为由先增后减,Vsv增加、Vsv减缓,Qsv先增后减。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表

3讨论

很多学者指出肝硬化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疾病的病理演变过程有关[2],随着肝功能的逐渐下降,Vpv明显减缓,反映了门静脉阻力增大,门静脉系统瘀血、血压力升高。Dpv有增大表现但是不明显,因此Dpv仅能作为辅助的标准和用来计算Qpv。而在SV中,Dsv增大较Dpv增大幅度明显,认为时肝硬化给予PV血流阻力更大。随着肝功能损伤,肝细胞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血管受压且门静脉血流回流受阻,导致门静脉血管阻力增加。门脉高压症表现出的Qsv增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时门静脉向肝脏内的血流灌量减少,导致肝功能的降低双向性加剧疾病发展。

对于组内数据Vpv、Qpv先增后减,Dsv增加、Vsv减缓,Qsv先增后减现象。有资料显示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血流量的增加,显著增加脾静脉血流量。正常脾静脉血流量占门静脉血流量的20%-40%,而肝硬化时发生的门静脉高压症可达63%~80%[3]

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门静脉血管阻力增加,且PV血流阻力较SV更大。同时门静脉阻力升高,可以使脾静脉的回流受阻。这些因素导致在一定时相上脾循环血流量进行性增加。另一方面,肝血液循环障碍、肝功能减退和激素调节失常,导致血管扩张,可以导致Qpv增加,进一步增加门静脉的压力升高的幅度。压力升高使静脉的内径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形成血流瘀滞,最终形成门脉高压。

由此可见肝硬化的发展中,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径、血流量、血流速度对肝功受损程度、门脉高压症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慧卿,张晓岚,靳洪涛.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9(5):381—382.

[2]王少峰,李忍萍,王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门静脉压力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9):714-715.

[3]张馨月,吕胜军.彩色多普勒检测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061—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