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浅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浅议

邵中华

邵中华(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施洋小学湖北竹山442200)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6-074-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最基本的环节,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环节。同时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的首要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动机,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实施这一环节。笔者就多年的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情导入,激活思维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前导入及为重要。情趣激励的导入直接影响到学生读课文的兴趣。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对本学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活动来实现的,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使学生进入主动角色,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然,阅读教学也离不开抽象思维,也不应忽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的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为学生的解惑者应值得注意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只要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我会学”。如:我在教学《索溪欲的野》这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旅游过吗?好玩吗?那你们游过索溪欲吗?“没有”!好!我们今天跟随作者到索溪欲一游,去饱饱眼福”。我话音一落,同学们就进入了境界,教室里书声,交流声汇成一片,其乐了融融。很自然的把学生引入了情境,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又象导游一样,一步步将学生引向柳暗花明之处。

二.品读激情,突出情感因素

细细品读课文突出情感因素,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是人们的共识,也是一种艺术。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英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引导学生面向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借促课外书和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学语文,学知识。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总之,情感、思维、需要、方法、语言是构成阅读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要素,它们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交叉渗透,缺一不可。传达的情和意,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思维活动,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并不断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进而推动其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是贯穿始终的。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指导读写听说训练,使学生又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这个过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这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