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甘化阴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理论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酸甘化阴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理论探析

赵浩1王丹2

赵浩1王丹2

(1上海长宁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关节病科200052)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00437)

【摘要】归纳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以张仲景芍药甘草汤为例,从药物功效、药物归经及现代药理学角度,探析酸甘化阴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酸甘化阴法芍药甘草汤干燥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041-02

1酸甘化阴法的起源与功效

1.1起源

酸甘化阴法是指将酸味药与甘味药配伍,按异类相使的配伍原则,达到滋阴养血生津的一种治法。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为酸甘化阴法的代表方剂。成无己释云:“酸以收之,甘以缓之,故酸甘相合,用补阴血”。该方原用于桂枝汤误汗所致的“心烦、脚挛急”,可敛津液、养阴血、柔肝舒挛、缓急止痛。后世医家对该法的临床运用进行了扩展。比如孙思邈创酸枣丸治疗口舌干燥,李杲清暑益气汤治疗夏月伤暑之气阴两伤之证等。

1.2药性与作用

酸甘化阴法的经典方芍药甘草汤,由白芍和甘草两味药组成。白芍是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具有养血、柔肝、敛阴、收汗、缓急止痛等功效。《本经》中记载,白芍“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止痛、利小便、益气”。《本草备要》中谓,“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甘草为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本草正》: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祛邪热,坚筋骨,健脾胃,长肌肉。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本草汇言》:甘草,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健脾胃,固中气之虚羸,协阴阳,和不调之营卫。

后世医家以芍药甘草汤为鉴,继承创新,将具有敛阴补阴生津作用的酸味药(如白芍、五味子、乌梅、山萸肉等)与具有滋阴补血功用的甘味药(甘草、地黄、麦冬、枸杞子等)配伍应用以化生阴血,滋润脏腑,收敛浮阳,产生酸甘化阴的临床作用,使酸甘化阴法在临床实践中得以发扬广大,拓宽了补阴法的应用范围。

从归经角度来讲,酸味药多入肝经,功能在敛阴生津;甘味药多入脾胃经,效用在滋阴养胃。从药物性味功用方面分析:酸,能收,

能涩,多用于气血津液散失之证。如遗精,体虚多汗,久咳,久泻久痢等。酸亦可生津,如乌梅、山萸肉等。酸还有“补”之用,主要是指补肝,“肝苦急,以甘缓之,以酸补之”,《金匮要略心典》日:“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甘,能补,能缓,能和。补者,补气血阴阳之不足也,《医学发明》日:“甘生血,阳生阴长故也”,指出了酸味药和甘味药配伍的协同作用。吴鞠通云:“复胃阴者,莫若甘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也。”临床应用时,酸甘化阴法选用的甘味药又可分为凉润和温润两种,比如凉润的中药有生地、川石斛、玉竹、天麦冬等养肺胃之阴的药物,而温润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等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药物。

2现代药理研究

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白芍总苷,研究表明白芍总苷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能抑制B淋巴细胞增值[1]、降低肿瘤坏死因子的活性[2]等。甘草的主要功效成分有甘草多糖、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可以增强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中的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表现为血液中碳廓清能力增强[3],促进T淋巴细胞转化以及Thl型细胞因子IL-2的生产[4]。甘草酸则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抑制体外的淋巴细胞转化[5]以及I型变态反应的发生.

3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除有明显的口干、眼干等干燥症状外,还可伴发其它脏器损害,包括肺、肾及神经系统等[6]。

干燥综合征起病于燥,患者以目涩、口干、齿枯等征象为突出表现,故大多数医家根据《内经》提出“诸涩枯涸,皆属于燥”,将其归入于“燥证”范畴。《素问.阴阳应向大论篇》曰“燥胜则干”,指出了外燥治病的特点;《类证治裁》说:“燥有外因、有内因……因于内者,精血夺而燥生”,提示精血亏虚是内燥的根本。”《景岳全书?燥有表里不同》日:“益燥盛则阴虚,阴虚则血少。”综上所述,燥证以阴血亏虚为本。

根据中医“津血同源”理论,津和血均源于饮食水谷精微,同属人体的阴液。二者在生理上互相转化,互相作用,参与周身体液调节。《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提示津液的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同时,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目失所养,故见双目干涩;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亏虚,生化乏源,不能上承,故见口干眼干、鼻腔干。”从药物归经角度看,肝体阴而用阳,肝病虚,则补之以本味,芍药、甘草,一酸一甘,酸以收之,甘以缓之,酸甘化阴,阴血充足而上承于目,则干涩能除。赵志敏等[7]运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干眼症36例,结果有效率为80.56%;陈浩等[8]用酸甘化阴法治疗4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6个月,结果口眼干燥症状缓解,Schirmer1试验和含糖唾液试验的积分明显降低,提示本法对干燥综合征疗效确切。

4总结

历代医家临床运用“酸甘化阴”多有发挥,常用于治疗肾阴亏虚、气阴两伤、阴伤等诸症,干燥综合征以阴血亏虚为本,采用酸甘化阴法治疗,为治其本,临床根据实际辩证情况,可加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药物。

参考文献

[1]王斌,陈敏珠,徐淑云.白芍总甙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功能和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4,8(2):129-131.

[2]王斌,陈敏珠,徐淑云.白芍总甙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调节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13(3):255-257

[3]郑尧,何景华。甘草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3,21(2):254-255

[4]程安伟,金征宇.甘草多糖免疫功能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7,35(6):1660-1661.

[5]刘霞,谢建群.甘草多糖免疫功能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5):572-573

[6]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干燥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446-448.

[7]赵志敏,李朝军.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干眼症36例,2006,18(3):220-222.

[8]陈浩,陈湘君.酸甘化阴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