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新课改中的积极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新课改中的积极作用

李建梅

山东省惠民县皂户李镇中学李建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庞大而精确的信息储存能力越来越显示出它无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音频、动画、特效、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有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知识,从听、视、触等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作用,可以说,采取多媒体手段是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只有熟练的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不被社会所淘汰。如何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怎样才能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就这个问题,结合本人在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握时机,及时插入。

使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易被感知,吸引学生,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若使用不当,则画蛇添足,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如何发挥其独特优势,使之真正融于整体教学之中,选择时机非常重要,一般的说,教材中难以用语言表达、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的地方介入电教媒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茅塞顿开。例如教学《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中的“两弹一星”、“三位一体”等比较抽象,这时可利用投影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软件,使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场景再现,这样教师不必用太多语言就可把难点顺利化解。

多媒体在只有适时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果以“激趣、整体感知”为主的课,媒体可放在新授之前,以激发学生认知和学习的兴奋度,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度。如果以“明理”为主的课,媒体可放在新授之后,以巩固深化所学内容。如果以“思维训练”或“突破难点”为主的课,媒体可放在新授过程中,用定格、重放、补充等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理解新知、发挥新知,维持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学《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一课时,文革的起因是一个难点,单靠语言描述,学生难以建立清晰概念。如果在讲解过程中,配以录像资料来展示出这一过程,就能加深理解。因此,只有设计出周密的媒体介入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确目标,突出重点。

选用多媒体,首要原则就是媒体要服从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然后制定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出为之服务的电教方案,确定有效传递信息的媒体类型和使用技巧,以便使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学生更准确的把握、理解教材内容,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等诸方面得以和谐发展。例如在学习《战略大决战》一课时,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反攻目标和主攻方向及三大战役的进程往往因地理知识所限,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几幅动态地图,通过流动的箭头把敌我双方的攻防路线及战略态势进行演示,再配上有关三大战役影像录像片的有关资料,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不仅较清楚的了解了战争过程,还理解了我军的作战方针和意图,更掀起了学习历史的热情。这样,多媒体的效能也就在目标达成中得到艺术的体现。

三、化难为易,注重实效。

多媒体有其优势,但具体操作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切不能摆花架子。要把理解教材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理解是通过独立思考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理解是能力的标志,通过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多媒体手段,可使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易懂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规律,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教学“西安事变”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可以播放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段:(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倒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段,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概念各派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

又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的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多媒体教学手段随有众多优势,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能忽视。在使用多媒体时,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板书始终是连接各种教学媒体最活跃的因素。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因素,他决定着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程度和水平,因而现代化条件下更不能忽视教师素质的提高,需要我们对多媒体技术不断的学习、应用和创新,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这是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