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自我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4-14
/ 1

护士自我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耿艳

(河南省太康县血栓病医院河南太康4614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4-0146-02

【摘要】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护理人员越来越认识到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很多职业感染的隐患,HIV/AIDS的与日俱增,特别是我市96年以前感染HIV的有偿献血员进入发病高峰期,医务人员正面临着职业感染的威胁。职业感染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预防、保健过程中,皮肤、粘膜刺伤或粘膜直接暴露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中。

【关键词】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标准预防洗手

据美国的一项研究报道,703例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100%与感染性血液、体液、排泄物接触有关,而80%以上的护士有过1次以上的锐器刺伤,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人群。所以,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相当重要也迫在眉睫。

1职业防护中存在问题

1.1防护意识淡漠

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特别是紧急抢救时,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操作前后疏于洗手,往往在完成整个病区治疗后才洗手。清理污染的医疗器械时不戴乳胶手套,穿工作衣回家、上厕所等。

1.2操作不规范

护理操作中用镊子敲安瓿,安瓿破碎划伤手部皮肤;进行肌肉注射时,手持针管在走廊来回走动,刺伤皮肤;用过的一次性针头复帽,操作时不慎刺伤皮肤。

1.3缺乏相关知识

重视和教育力度不够,部分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发生职业暴露后不知该怎样处理及补救。

1.4处理锐器不当

用过的锐利器械不按规范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双层塑料袋及利器盒内,而是随手放在治疗桌上或无害化处理时用手直接操作,发生针刺伤。

2防护对策

2.1加强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加大防护知识宣传力度,规范各项操作,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2.2普及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a当进行抽血、注射、清洁伤口、处理污物时,若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必须戴手套,护理人员皮肤有伤口或皮炎时戴双层手套。b当血液或体液可能溅起时,应戴防护眼镜、口罩。c有可能大面积喷溅时,须穿防渗性隔离衣或围裙。d清理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需重复使用的器械时,戴乳胶手套、穿围裙。

2.3注意安全操作,防止锐器刺伤

任何时候不要将用过的锐利器具传递给别人,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利器盒内;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必须复帽时,单手复帽或用器械操作,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2.4做好手的清洗消毒

护理人员的手既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又要直接或间接地同污染后的物品或病人接触,所以,洗手是最简单、有效的防护措施。工作中手被血液、体液污染后,不论是否戴手套,均应及时用肥皂液清洗干净,并确保流动水洗手。采用规范的六步洗手法:清洁剂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拇指、腕部,每次洗手1—3分钟,洗手合格率达到100%,而普通洗手法仅达到82%。

2.5职业暴露的处理

一旦发生意外刺伤,应及时处理,必要时接受治疗。

a清洗:皮肤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干净;粘膜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b挤压:同时挤压伤口,使其尽量多地流出血液。

c消毒:伤口用消毒液浸泡或涂擦,并包扎伤口,消毒液:75%酒精、0.5%碘伏、0.2-0.5%过氧乙酸。

d迅速进行危险性评估(刺伤的深度、有无出血、器械是否用于动脉或静脉、病人高病毒载量),决定是否采取PEP(预防性用药)。

e如果暴露于HIV的血液时,预防性用药最好在24小时内进行,并持续四周,还应于0、1、3、6、12月时检测HIV抗体。

f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写报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