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结合走罐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雷火灸结合走罐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曾睿杨娟徐萍马彩萍

曾睿杨娟徐萍马彩萍

(广东省广州市东升医院广东广州510231)

【摘要】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走罐疗法对落枕的镇痛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60例落枕患者,通过随机余数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运用局部雷火灸结合走罐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灸疗法。每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3天。记录治疗前和每次治疗结束后患者VAS评分和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VAS评分下降显著,其统计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疗效统计,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走罐治疗落枕操作简单,患者乐于接受,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雷火灸;走罐;落枕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343-02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伏案工作机会增加,伴随着颈肩部肌肉的劳损加重,而空调制冷环境的普遍存在,导致落枕成为夏季的常见病。落枕是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伴颈部活动受限。传统医学将落枕病机可归纳为,风寒侵袭,筋络拘急。本研究针对这一病机提出雷火灸结合走罐治疗本病,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材料

1.1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60例患者,于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在广州市东升医院门诊收集。

1.2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落枕诊断标准:睡觉或急性扭伤后出现颈背部疼痛,多为一侧,头部转动受限,动则疼痛加剧,尤以患侧扭转时疼痛更加明显,甚至牵扯肩背部,强迫体位,头向患侧偏斜,不能自由旋转后仰。检查:颈背肌痉挛,压痛明显,触之如条索状。

1.3纳入标准

1.3.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1.3.2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

1.3.3急性起病,病程1~3天;

1.3.4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1.4排除标准

1.4.1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

1.4.2严重颈椎病患者(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

1.4.3颈部皮肤破损、溃烂患者;

1.4.4皮肤过敏患者;

1.4.5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患者。

1.5分组方法

采用随机余数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方法:取60个空信封进行编号1~60。制作60张随机卡,上面标明卡号:1~60,随机数字、组别。在随机数字表任意一栏选取一个随机数字作为起始数字,然后依次选取60个随机数字,并分别填写到随机卡上,将所得随机数字除以组数,整除则归为对照组,产生余数为奇数归为治疗组。

2.方法

2.1材料

赵氏雷火灸灸条2根,3号及4号玻璃火罐各2个(外径分别约为5.5cm,6.5cm)。

2.2方法:

2.2.1治疗组治疗措施

2.2.1.1雷火灸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充分暴露颈部皮肤。操作者右手将点燃的雷火灸圆筒并排持于手中。将火头端垂直对准颈部皮肤约5cm,分别对颈侧部肌群(如胸锁乳突肌部位、斜角肌部位)和颈后肌群(如颈夹脊、头夹肌等部位)施以回旋灸。灸至局部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每灸完一侧交代患者以耐受范围活动颈部。疼痛显著部位,可侧重施灸。雷火灸过程约15分钟。

2.2.1.2走罐方法:(灸后)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颈部。选取大小适中的火罐。用散火法将火罐内空气燃尽,并迅速吸附在颈肩部肌肉丰厚皮肤部位。并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火罐吸附松紧程度。然后沿平行肌肉走行方向对颈后部和颈侧部进行走罐。至皮肤潮红稍微充血为度。走罐约3~5分钟。

2.2.2对照组治疗措施

2.2.2.1选穴标准:根据石学敏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2]中落枕治疗选穴

2.2.2.2取穴:外劳宫、后溪、悬钟、阿是穴、肩井

2.2.2.3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根据患者体质选取规格为0.25*30mm,0.25*45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常规针刺操作进针,当患者出现针感后留针30分钟。

2.2.3疗程: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

2.3观察统计指标

2.3.1观察指标:VAS评分量表

2.3.2疗效指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治愈:颈项部疼痛、酸胀消失,压痛点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好转:颈项部疼痛减轻,颈部活动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善。

3.结果

3.1基线资料(见表1)

4.讨论

落枕多由于睡姿不正,加之感受风寒而诱发经络拘急。雷火灸疗法疗法具有热效猛、药效强、渗透充分的特点,可在局部区域形成一个有效热灸区域,而达到祛风散寒的功效。作为灸法疗法的代表家王焘认为,肩背为表里厚重“灸之宜多”,且寒性沉重难消者,灸量宜重宜多。同时由于雷火灸内具有羌活、木香、乳香等行气活血止痛药物,通过艾灸时的局部高温而将药物渗透入皮肤,达到活血疏筋效果。因此,雷火灸治疗落枕具有“治本”的功效。

现代研究也表明[3],雷火灸局部施灸具有扩张血管,加速炎性渗出物的吸收的功效,也有研究指出[4]雷火灸施灸可以激励局部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细胞调节所需能量,由此达到中医学中“温经散寒通络”的效果。同时结合走罐疗法,沿肌肉走行方向适当舒展痉挛肌肉,可有效的缓解疼痛,增加颈部活动范围,达到“治标”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疗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ZY/T001.1-94.

[2]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药出版社,2002:211-212.

[3]张广清,胡彩华.雷火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网球肘84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9):2299-2300.

[4]曾秀云,杨雯荔.雷火灸治疗风寒痹阻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3):638-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