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彩活动引发源头活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借助多彩活动引发源头活水

许国锋

许国锋(博兴县第二中学,山东滨州256500)

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它以其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尤其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的标志———唐诗宋词更是气象万千,美不胜收。如何才能领悟到它们的美呢?这需要掌握一些鉴赏方法。笔者结合实践,在唐诗宋词的教学中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为教学服务。

一、精彩的导入以激发情感

精彩的导入能让学生瞬间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诗歌的赏析服务。例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的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的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步履蹒跚。他已经满身疾病。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中,他远离家乡,孤独的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然后播放音乐《二泉映月》,师生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读,课堂气氛凝重,有些同学还留下了眼泪。

二、诗歌“变奏”以体悟内容

诗歌“变奏”也是赏析诗歌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人的情感,体悟诗歌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把诗歌或是具体的诗句和词句改写成现代诗歌或散文。例如,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时,有学生改写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为现代散文:朋友,请看那波涛汹涌、滚滚东流的黄河水吧,它来自高山雪原,经历了九曲十八弯的崎岖坎坷,最后一头扎进大海。令我深深震撼的不只是她澎湃的气势,更重要的是,她警示着我生命的长度。我的梦想曾经近在咫尺,但却渐行渐远,留给我的只是一个模糊的背影,我对着天空大声呐喊,苍天无语,空旷的天地间只有我沙哑的声音在回荡……

通过这样的变奏,不仅使同学们体悟诗歌内容,还很好地训练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能让同学门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也有利于写作的训练。

三、讲述故事以创设教学情境

赏读秦观的《鹊桥仙》时,请学生讲《天仙配》的故事,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远古的爱情悲剧中。接着用多媒体播放“夫妻双双把家还”的一段黄梅戏表演。学生精神振作,兴趣盎然,欢快的音乐,充满鸟语花香的电视画面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接着播放七仙女被天兵天将劫持走的结局,善良的董永泪流满面,呼天抢地,在他“娘子!娘子!”的呼喊声中结束播放。欢乐幸福与无情摧残形成强烈的反差,同学们的表情变得十分严肃。董永凄厉的呼喊声久久回响在教室,撞击着大家的心扉,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四、赏析名句以体悟意境美

在教学过程中,诗词意境的感知和体悟,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步骤来进行:一是通过分析意象来感知,二是通过赏析名句来体悟。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句只用寥寥几个意象,就营造了一幅美妙的图画:在晓月西斜的清晨,远远传来几声鸡鸣,而昨夜宿在茅店中的行人早已踏上新的旅程,只有木桥上的薄霜,印着他们走过的凌乱足迹。在教材中,还有很多名句等待学生去积累,去赏析,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去体悟诗歌的意境美。

五、播放音乐以渲染教学氛围

音乐与文章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是创设语文教学情景,渲染气氛的一种重要手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教学中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讲授《听颖师弹琴》和《李凭箜篌引》之前,先播放一首萨克斯曲《回家》,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体悟音乐的优美,特别是当同学们比上眼睛慢慢体味时,同学们仿佛置身于乐音乐的殿堂。氛围渲染好了,再让同学们去体会诗歌中关于音乐描写的诗句,体悟他们的妙处,就事半功倍了。同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出诗句描写的音乐中激越高亢、欢快娴雅、珠圆玉润的表演技法,播放了古典琵琶曲《高山流水》中的一段。悠扬柔美的音乐充满整个教室,同学们在欣赏中慢慢进入角色,脸上流溢着欢快,陶醉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

六、锤炼语言深悟诗歌内容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炼,内容、感情跳跃性极大,特别是古典诗歌,由于创作的年代距离现代的学生比较久远,需要老师用适切的语言搭设时空桥梁,带领学生跨越时空,与古诗人进行自然的情感交流。同时,风格不同的诗人的作品需要用不同风格的教学语言创设情境。

在讲授柳永的《雨霖铃》时,我用温柔委婉的语言描绘作者表达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细腻情感,这温柔的语言中也体现出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殷殷关切之情,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学生于思考想象中顿开茅塞,进而领会诗歌的主旨,鉴赏其创作技巧,与诗人情感共鸣。特别是析字,就是找出诗词的闪光点,挖掘诗词的感染力。诗词教学中要分析一些突出字词的丰富表现力。这种问题的设置,就是让学生在析字中完成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也更好的来挖掘诗歌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一份思考,就会多一份收获。“教无定法”,只要能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去体会和领悟,融丰富多彩的鉴赏活动于诗歌教学中,定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