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胆管纤维镜取石术与腹腔镜联合纤维镜取石术在保胆取石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小切口胆管纤维镜取石术与腹腔镜联合纤维镜取石术在保胆取石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韩超

韩超

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医医院150500

【摘要】目的:小切口胆管纤维镜取石术与腹腔镜联合纤维镜取石术在保胆取石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共有10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经小切口胆管纤维镜取石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外50例经腹腔镜联合纤维镜取石术治疗,作为实验组。观察手术时间、取石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胆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术后并发症结果经研究发现,两组患者中手术出血量、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肠道排气时间、镇痛率、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为(3.1士0.5)天而实验组(3.3士0.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为5.3%明显少于实验组16.3%,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结石残留率为13.2%,而实验组仅为5.3%,差异较大,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所以在治疗患者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胆管显微镜;腹腔镜联合纤维镜;保胆取石

【中图分类号】R57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033-01

胆囊结石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而且,由于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变化,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对胆囊功能、胆囊结石的发病机理、胆囊切除术后副作用、胆囊结石预防等问题的不断深入研究,逐渐产生出几种治疗该疾病的方法,有手术治疗、溶石治疗、体外震波碎石等其他疗法。而这些治疗方法中,以手术疗法最为安全有效。本次研究为探讨小切口胆管纤维镜取石术和腹腔镜联合纤维镜取石术在保胆取石中的临床效果比较,特选10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10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平均年龄(47.4士5.2)岁,男女比例23:27,结石直径平均(1.8士0.4)cm。单发结石的患者30例,2、3枚结石患者20例,3枚以上结石患者5例;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50.1士4.3)岁,男女比例24:26,结石直径平均(1.9士0.3)cm。单发结石的患者29例,2、3枚结石患者18例,3枚以上结石患者6例。有临床症状的73例,无临床症状者27例。胆囊功能良好且经超声检查提示空腹与脂肪餐后胆囊收缩体积>30%;患者胆囊无萎缩、畸形,囊壁<0.4cm,无上腹部手术史及严重性心肝肾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功能障碍。两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切口纤维胆管镜下取石法治疗。患者麻醉后以Muffy点为中点切开(3-4)cm的切口,切口与中线平行。逐层分离后进入腹腔。使用抓钳,固定胆囊于切口处,于胆囊底切开一小口,大小根据胆囊大小制定。自切口吸尽胆汁后将胆管镜插入,注入生理盐水冲洗。用取石篮取出胆囊内结石,清理附着于胆囊壁的泥沙样结石及脓陛物质。清洗完毕后使用甲硝哇清洗胆囊,完成后缝合胆囊切口并逐层关腹。实验组:实施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手术治疗,患者处仰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于患者脐下制作小孔并放置10mmTrocar,然后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12mmHg左右[2]。最后再将腹腔镜置入以探查,并结合患者手术前临床检查情况来判断患者是否可进行保胆术治疗。分别于患者剑突下和右锁骨中线及腋前线肋缘下方大约2cm处制作10mm,5mm,5mm横向切口,并将操作器械置入。探查胆囊情况,以确定其切口位置和长度及形状,待切开后,需止血再将1号丝线置入,然后将胆囊悬吊、牵引。于患者右肝下放置标本袋及干纱布条,扩大切口,将纤维胆道镜置入,以探查患者胆囊内情况,然后将结石取出,并放置于标本袋中。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胆囊内部,并采用吸引器将胆汁及生理盐水吸净,置入导丝以判断胆囊管是否通畅。待胆囊管被证实畅后,将标本袋及纱布均取出,然后再探查患者是否出现胆瘘及存在活动性出血情况,并放置引流管,再撤出器械。

1.3统计学

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结果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

经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术后胃肠蠕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转开腹率(2.9%)、结石残留率(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0%,14.3%),P<0.05。

2.2术后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总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胆漏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急性胰腺炎及胆管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随访情况

术后1周经复查发现,两组无残留结石,术后半年、1年复查患者胆囊,结果发现,对照组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均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显著,P<0.05。术后2年复查发现,对照组结石复发率为3.35%,实验组结石复发率为5.20%;术后3年结石复发率为6.70%、7.44%,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从我院治疗的100例患者的研究来看,小切口胆管纤维镜取石术与腹腔镜联合纤维胆管镜取石术在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上各有利弊。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以及术后肠道排气时间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在术中及术后恢复上比较对患者的影响没有差异。术后2年复查发现,对照组结石复发率为3.35%,实验组结石复发率为5.20%;术后3年结石复发率为6.70%、7.44%,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在术后复发率相差不大。但实验组胆漏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对于那些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镜取石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应注意胆漏的病症。

4结语

在过去,结石性胆囊炎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它所造成的胆道损伤已成为肝胆外科一大难题,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造成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临床治疗相当困难。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性的手术治疗方案如小切口胆管纤维镜取石术和腹腔镜联合纤维镜取石术,越来越受到医疗人员和患者的青睐,但是这两种保胆取石术各有利弊,在治疗过程中还要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罗德富.小切口胆管纤维镜取石术与腹腔镜联合纤维胆管镜取石术在保胆取石中的临床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44-45.

[2]陈江,杜吉义,李家辉,刘叔仁,杨桦,钟丽玲.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效果[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3):428-429

[3]封亦兵,黄定蒙,李祖能.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6):120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