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消毒隔离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浅谈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消毒隔离管理

田永红

田永红

湘潭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湖南湘潭411228

摘要:介绍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消毒管理的管理体会,分别从缓冲间的管理、保证空气质量洁净、包装台、地面清洁管理、日常监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检查包装;灭菌区;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做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担负着医院所有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隔离管理,大部分人员偏重于去污区及无菌物品存放区,笔者认为:器械、器具及物品清洗的作用主要是清除物品表面的有机污染物与无机污染物;物品表面的污染物,一方面常常成为微生物的保护膜,直接影响消毒因子及蒸汽杀灭各种微生物的作用效果;一方面,物品表面微生物在灭菌死亡后的残留物,附着在器械表面形成异物仍然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医院感染。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是消毒供应中心对清洁后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查、组合、包装和灭菌处理的区域,进入该区的器械均为裸露,无任何保护装置,为防止裸露器械免遭二次污染,其消毒隔离管理同样不可忽视。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1存在问题:

1.1进入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物品不能保证清洁,影响因素如:污染的物品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进入去污区;进入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物品未经过清洁消毒处理;各区物品混用;外来物品质量不合要求,外来运输工具进入检查包装及灭菌区。

1.2缓冲间的管理不到位,如:工作人员进入该区未按要求洗手、着装、换鞋,或工作服常期不更换;缓冲间的门处于敞开状态

1.3不能保证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空气洁净度,影响因素如:缺少机械换气装置,空气不能达到要求,室内温湿度不达要求,易导致微生物繁殖;传递窗处于常开状态,外来污染空气易进入;洁净消毒供应中心的初效过滤器、通风口等长期不清洗;缺少空气消毒设备;敷料包装与器械包装同一房间,或虽分开房间,但两个房间的门处于常开状态,未起到分开的作用

1.4包装台不洁;工作人员接触清洗消毒后的器械时,手卫生未到位

1.5人员意识不强。部分工作人员认为:器械包装后,就要进入灭菌器进行灭菌处理,对器械二次污染可能导致的后果无认识。

2、应采取的措施

2.1加强缓冲间的管理

缓冲间是清洁区域,是工作人员进出包装区的通道。主要作用是为了降低外部带入尘埃、微生物等不洁的外来物品带入污染的可能,保证包装区的环境质量控制在洁净的水平【1】。因此要做到:

2.1.1工作人员进入缓冲间洗手、更衣、戴圆帽。缓冲间内的用物与室外用物分开放置,进入该区的物品均应达到清洁。

2.1.2缓冲间的门应保持常闭状态,保证洁净度不同的区域气流不直接相通。

2.1.3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应经常清洗、更换,提高工作服的洁净程度。

2.2保证空气质量洁净

2.2.1建立有效屏障,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区之间禁止设置门,物品传递通过传递窗。接收外来清洁物品应检查清洁度,外来运输工具不得进入该区。

2.2.2设有空调及机械通气设施,换气次数为10次/小时,不主张使用电风扇。洁净消毒供应中心在检查包装区内应保持正压。室内严格控制温湿度,保持温度20-23℃,相对湿度30-60%[2]。

2.2.3传递窗、缓冲间门在非使用的时候应处于关闭状态,利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维持正压和温湿度控制,传递窗每日应做好保洁工作。

2.2.4非洁净消毒供应中心每日在工作结束后采用紫外线或臭氧等设备进行空气消毒。洁净消毒供应中心通风口每周定期清洗,保持空气洁净度。

2.2.5敷料包装间应单独一个房间,门窗保持常闭状态,避免敷料制作、布类折叠过程中纤维棉絮飞扬造成污染。

2.3加强包装台管理

2.3.1工作人员在接触清洗消毒后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前严格落实手卫生,在手部有伤口时应包扎好并戴上手套。清洗消毒后的器械尽量以器械托盘为移动单位,减少接触裸露器械的次数。

2.3.2凡进入该区的物品,必须为清洁物品。

2.3.3每天工作前后认真做好台面的清洁消毒,保持包装台及物品清洁无尘埃、无棉絮纤维等杂物。

2.4地面清洁管理

2.4.1每日湿拖地面2次。

2.4.2卫生工具应分开使用,卫生工具应保持清洁。

2.5做好日常监测

2.5.1每月对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

2.5.2及时追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6做好人员培训

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及院内感染只是教育,提高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预防意识,使之在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新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杜绝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事故。

通过多年的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笔者认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做为器械、器具和物品在去污后、灭菌前启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区域,消毒隔离的管理十分重要,科学的管理可以进一步降低器械等的生物负荷,减少致热源,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供应的无菌物品质量,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有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冯秀兰,彭刚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101-102

[2]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