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理念改进阅读教学

/ 2

更新教学理念改进阅读教学

刘海燕杨淑臻孙广生

刘海燕杨淑臻孙广生山东省青州市开发区高柳小学262500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主要从课内、外进行了阅读教学改革:

一、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点拔的课堂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阅读就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为了落实学生的自主阅读,我的做法主要是:

1.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例如,我在上《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先让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问学生:“看了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谈了自己读后的认识,同时也提出了问题:“狐狸在人们眼中是狡猾的动物,为什么正太郎要给它们投送食物?”有的学生问:“狐狸在地板下做窝难道不怕正太郎的家人把它们给抓了吗?”“为什么说脚印是金色的?”“为什么课文要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看,这些问题不正是学习的关键吗?当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教学目的不也就达到了吗?

2.自读自悟,发表见解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我并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通过再次的读,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老狐狸冒着危险住在地板下完全是为了照顾小狐狸,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爱让老狐狸特别勇敢。”“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感动了正太郎,所以他给它们投放食物。”“狐狸的脚印被阳光照耀着,所以说是金色的。”有一位学生说道:“这个脚印是老狐狸救小狐狸留下的,说明它们一家人生死在一起,这种亲情是非常珍贵的,和《金色的鱼钩》意义是一样的。”……这些不都是孩子们自读、自悟的结晶吗?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争议、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抒己见,相互启迪。如,我在教《乌塔》一课时,让学生就“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么做对不对”一问,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学生阅历、视野的种种不足,站起来回答的学生所列理由并不充分,而且非常局限。于是我让他们在小组中相互讨论、集思广益。经过交流,在后面的小组汇报中有持赞成观点的,他们的理由是:“外出旅游可以增长见识”,“自己外出可以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到各个国家去旅游可以看看外面的景色,了解当地的风俗”……也有些同学持反对意见,他们的理由是:“乌塔毕竟还小,遇到危险怎么办?”“她虽然作了准备,但有些危险是她想象不到的,如果她能找个朋友一起去就更好了。”……面对如此充分的理由,我又何必再阐述自己的观点呢?

二、将阅读扩展到课外

凯勒说过:“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辽阔的海洋。”书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但如果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那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因此,我注重把学生的阅读扩展到课外,让他们开拓视野。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童话、散文、小说及科普读物,利用晨读或阅读课时间向学生讲讲书中人物的先进事迹、精彩片断,当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之后,就适可而止,让他们去找原书来看。推荐了书目后还要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读报”、“成语竞猜”、“读书交流会”等;或者从自己平时阅读积累的内容中确定一个主题,教他们制作剪报集、手抄报,这样既能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又检验了阅读效果。

其次,背诵、摘抄优秀诗文,读练结合。从三年级起,我就每周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诗歌、散文,让他们摘抄在一本专门的好词佳句本里,熟读成诵,并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之后建议他们将平时阅读中看到的精彩片断、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制作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到了五年级就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后感式读书笔记,把自己本周看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心得体会写下来。这样既开拓了视野,又丰富了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以生为友,由“课堂权威”转变为“课堂民主”,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充当好“平等中的首席”,就能真正落实学生阅读的自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