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系统性护理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卢恒荆

湖南省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系统性护理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63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31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32例实施系统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SAS、SDS及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积极护理后,其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降低,组间比对,B组患者改善幅度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比对,B组患者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改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初治肺结核;不良情绪;生活质量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致病的常见慢性呼吸道传染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升高。肺结核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患者发病后会表现出盗汗、咳嗽、发热等症状,对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有着严重影响。肺结核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长期的治疗会导致患者内心弧线焦虑、恐惧等心理情绪,此外患者也会担心疾病的传染性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这些不良心理情绪的产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予以患者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此次我院对近期内接诊的32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实施了系统性护理,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间接诊的63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以下几点要求:符合结核病学首次治疗规定;痰结核菌检查呈阳性;患者无语言沟通障碍。符合标准的入选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23岁到58岁不等,平均年龄(31.3±3.9)岁。按护理措施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1例、B组32例,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措施: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A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系统性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初治肺结核患者在入院后,会担心疾病是否能够治愈或疾病是否会传染给亲人而出现紧张、担心等负面情绪。同时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或因发生咳血症状而出现恐惧等不良情绪[2]。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内心变化,帮助患者疏导不良的心理情绪。同时,多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健康教育:对患者及患者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可以正确认识疾病,让患者知道积极的治疗对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结核病的演变过程及发病机制,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在治疗期间应告知患者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配合临床治疗。

1.2.3生活护理:肺结核患者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为主,要多食果蔬,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并嘱患者戒烟戒酒。在运动方面,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应以休息为主,避免劳累,同时减少患者外出机会,避免感冒;对恢复期患者,可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户外运动,但注意运动应循序渐进、劳逸结合;对咳血期患者,应予以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并采取禁食,待咳血停止后方可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

1.2.4用药护理:结核病治疗药物讲究的是采取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述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遵照医嘱完成治疗的重要性。用药前,应告知患者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切忌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告知患者各种药物的作用,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的反应及不良反应[3],对出现不良反应者应告知医师并配合医师做出相应处理。

1.2.5出院指导:对病情好转或痊愈可出院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工作,指导患者出院后各项注意事项,用药方法,督促患者坚持按时服药,并定期回院复查。

1.3观察指标:采取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两量表均为20个小项,单项1-4分,计算累积得分,累积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另采取MOS健康问卷[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处理,均数以(±S)表示,组间比对采取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积极护理后,其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降低,组间比对,B组患者改善幅度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1;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比对,B组患者优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2。

3小结

肺结核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严重威胁,同时也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发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联[5]。因此,对于肺结核的治疗,不能仅局限于药物的治疗,良好的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系统性护理可以予以患者全面的护理措施,其包括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用药护理几个方面,通过系统性的干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消除患者负面的心理情绪,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等。此次我院对32例患者实施了系统性护理,对比常规护理的31例患者,结果显示,系统性护理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患者SAS、SDS的评分,提高了生活质量评分。因此,笔者认为,临床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英,乐海鹰.心理支持对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2,19(3):64-65.

[2]张秀华.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8):1008-1009.

[3]杨绍平,伍倚欣,马兰,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初治肺结核病人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25(1):275-276.

[4]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59.

[5]杨健芬,王詠.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310-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