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炙疗法在社区卫生医疗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三伏天炙疗法在社区卫生医疗中的应用体会

黎汉文

黎汉文(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西梧州543000)

【摘要】目的三伏天炙疗法在社区医院应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胃肠道等疾病。方法取2005年至2011年来我中心用三伏天炙疗法治疗以上疾病患者共203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5.71%-92.06%。结论三伏天炙疗法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社区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三伏天炙穴位贴敷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胃肠道疾病

三伏天炙疗法是独具中医特色的时间医学、针灸学与特定中药外治法相结合的一种传统炙法,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1]。它是在古人白芥子炙的基础上,用纯正中药精制而成膏药,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敷贴,所贴药物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对相应的脏腑起到扶正祛邪的效果,增强肌体免疫力,减少冬天发病次数,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笔者总结了2005年至2011年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三伏天炙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者、胃肠道疾病等共203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部203例患者均为本社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83人,女性120人;年龄最大75岁,最小年龄5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患者49例、哮喘患者5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63例、体虚易感冒者21例、胃肠道疾病患者18例。

1.2三伏天炙疗法用药:

白芥子、百部、丁香、黄芪、麻黄、熟附片、土鳖、细辛、吴茱萸、麝香、冰片等药按一定比例打成粉末状,取适量用生姜汁调成膏状,做成1cmх1cmх1cm的药饼,每年三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各贴敷一次,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1.3三伏天炙疗法取穴: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初伏取肺俞(双)、膈俞(双)、肾俞(双),中伏取风门(双)、膏肓(双)、脾俞(双),末伏取肺俞(双)、定喘(双)、志室(双)。体虚感冒、过敏性鼻炎患者初伏取风门(双)、膏肓(双)、定喘(双),中伏取大椎(单)、风门(双),肾俞(双),末伏取大杼(双)、肺俞(双)、脾俞(双)。胃肠道疾病初伏取脾俞(双)、胃俞(双)、大肠俞(双),中伏取下脘(单)、关元(单)、梁门(双)、上巨虚(双),末伏取中脘(单)、天枢(双)、足三里(双)。

2疗效观察

穴位贴药后皮肤会出现发红,或有少量小水泡出现,原有不适感当年得到改善,连续贴敷三年,症状逐年减轻为显效;症状连续三年有改善,但改善缓慢为有效;如果贴敷当年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具体详见下表

3体会

3.1根据中医《内经》的说法,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旺,尤其是在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人体皮肤腠理完全开泄,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敷贴,药物经皮肤吸收不经胃肠代谢,保护脏腑功能,副作用相对较小,而疗效亦比较显著。

3.2三伏天炙疗法操作简单,患者在社区门诊贴药后即可回家。成人每次敷贴时间约4至6小时,儿童每次敷贴时间约2小时,以儿童皮肤承受度为限,时间到即可自行解除敷贴,对一般的日常工作生活无明显影响。

3.3有些患者皮肤比较敏感或由于贴敷时间过长而出现较多水泡或局部灼热感明显,可以取新鲜芦荟或仙人掌切开外贴患者不适处,较大水泡则用无菌针头刺破后外涂万花油或紫药水即可,偶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涂抗过敏药膏。

3.4敷贴期间有饮食和起居禁忌

贴药后三天内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慎食易化脓的食物,如:牛肉、鹅、鸭、花生、豆制品等,戒食鱼虾、生鸡等易致过敏食物。嘱托患者起居有常,顺应四时阴阳变化,慎避外邪,劳逸适度,增强体质。

3.5贴敷的中药有些为有毒之品,有些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对于5岁以下幼儿、孕妇、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人来说,不适合进行三伏天炙疗法。

3.6要注意予患者心理指导,避免负性情绪[2]。

3.7三伏天炙疗法疗效好,患者无需每天到医院进行治疗,为病人节约了时间,省去劳顿之苦,值得在社区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方土,张安根.冬病夏治三伏“天炙”疗法[J].按摩与导引,2007,(10):42.

[2]肖柳红,江菊萍,郑碧珍.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病情况及其生活状况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3,18(6):41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