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 2

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马信文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二科四川攀枝花617068)

【摘要】目的:观察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集我院2012年6月到2014年1月的老年人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共8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全部使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实施PFNA内固定术。实验组使用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对老年人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良。

【关键词】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不稳定转子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102-02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sofrotorintertrochantericreconstructionandjointreplacementforthetreatmentoftheelderlyunstablebonefracture.Methods:84casesoftheelderlyunstablebonefracturefromJune2012toJanuary2014wereselectedandrandomizedintotheexperimentalgroup(n=42)andthecontrolgroup(n=42).ThecontrolgroupwasgiventheDHSinternalfixation,andtheexperimentalgroupwasgiventherotorreconstructionandhipreplacement.Then,comparingtheclinicaleffects.Results:Theclinicaleffectswasbet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clinicaleffectofrotorintertrochantericreconstructionandjointreplacementforelderlyunstablefractureisgood.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多见于老年人,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1]。由于转子部血液循环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今为进一步研究观察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笔者采集我院2012年6月到2014年1月的高龄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共84例,做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4例患者全部采集于我院2012年6月到2014年1月的有确切证据表明高龄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患者。

实验组男性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73±0.5岁;对照组男性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75±0.5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病人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全部使用现今临床常用的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实验组病人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积极进行内科治疗,伤后三至十日之间进行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采取侧卧位,术前常规消毒铺单,对患者实施全麻后于患侧髋关节的后外侧做一适当长度切口,逐层切开充分暴露后,于患者小转子上约为1.5cm处将股骨颈以及股骨头截掉,保留股骨矩,将患者大小转子复位打孔同时使用钢丝张力带将骨块固定良好,前倾十五度,对患者的骨骨髓腔进行逐级磨锉,待完成后插入试模假体,对关节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的同时保证其活动度良好,冲洗髓腔保证髓腔内没有血液残留,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选择使用骨水泥假体,注入骨水泥同时进行排气,完成后插入适宜患者的双动加长柄的股骨假体。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采用通用的Harris评分于术后1年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90-100分评价为理想,80-89分评价为良好,70-79分评价为中等,低于70分评价为较差,总有效=理想+良好。

并发症情况:对所有出现的相关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

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患者总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独立样本R×C列联表资料的X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实验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亦为老年人常见的损伤。由于转子部血液循环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故其预后远较股骨颈骨折为佳,在转子间骨折病人中,牵引治疗组病死率达34.6%,而内固定组病死率为17.5%。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发展,手术合并症的发生大大减少。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已成为首选方法。转子间骨折可因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作用引起,在跌倒时,身体发出旋转,在过度外展或内收位着地,或跌倒时侧方倒地,大转子直接撞击,均可发生转子间骨折。此处是骨囊性病变的好发部位之一,因此也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受伤后,转子区出现疼痛,肿胀、淤斑、下肢不能活动,检查发现转子间压痛,下肢外旋畸形明显,可达90度,有轴向扣痛,测量可发现下肢短缩[2]。X线拍片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

临床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金标准是应用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主要优点在于其手术操作简便,易于临床的推广,并且价格便宜,给患者带来的的经济压力较小,但是术后发生髋内翻的几率明显升高[3]。在面对高龄患者的不稳定骨折时,由于患者自身年龄原因,骨质较为疏松,加之骨折为不稳定型骨折块较多,固定时难免会发生固定不稳的情况,进而需要长时间的卧床来使其保持稳定,更有甚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采用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不涉及骨折处的愈合问题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使得患者能够尽快尽早的进行功能恢复和锻炼,由于减少了卧床时间患者出现相应的严重并发症的几率也大大降低,同时避免了术后出现畸形愈合的问题,但是该方法仍存在手术复杂不易掌握,术中出血量较大,费用较昂贵等缺点需要改进。

综上所述,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对老年人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治疗短期效果良好,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高雁卿,左立新,王晓琼等,老年转子间骨折外科治疗方法选择[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9):173.

[2]彭李华.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柄的初始稳定性实验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1-102.

[3]崔金雷.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