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平片与螺旋CT扫描对脊柱骨折诊断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X线平片与螺旋CT扫描对脊柱骨折诊断的对比研究

任洪雷

任洪雷

(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北谷城441700)

【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螺旋CT扫描对脊柱骨折诊断的价值。方法:研究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脊柱骨折患者,均运用CT扫描与X线平片,分析其检查效果。结果:诊断符合率上,CT组为97.5%,X线组为82.5%,P<0.05。结论:临床诊断上,CT检查的准确性更高,有利于对于复杂隐匿性脊柱骨折的诊断,有利于临床确诊、治疗和恢复情况的观察,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脊柱骨折;X线;体层摄影;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062-02

脊柱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患者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在临床脊柱骨折诊断上,多采用X线平片诊断,但是随着CT诊断的推广,人们逐步认识到CT检查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重要性。X线平片与CT扫描各有优势,在检查方式选择上受接诊医师主观经验影响较大。为理性探讨X线平片、CT扫描对脊柱骨折诊断的价值,对我院40例资料齐全的脊椎骨折患者做回顾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脊柱骨折患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为21岁至72岁,平均年龄为(48.3±11.2)岁;病程时长为1至3天,平均时长为(1.3±0.6)天;损伤原因中,交通事故为16例,高处坠伤为13例;斗殴为15例,其他为6例;损伤部位上,T11为12例,T12为8例,L1为13,L2为7例;所有患者均运用CT扫描和X线平片诊断,因此两组诊断具有统一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局部疼痛、需要辅助翻身、下肢知觉弱化、无法自主的活动与站立,腹部胀痛,大小便困难与失禁等,排除了严重的心肝脑肾障碍或者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都经过X线和CT诊断,首先做X线诊断,其中X线检查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500mA,采用仰卧正位与左右侧位;CT诊断扫描以受损处为中心,管电压为130kV,管电流为200mA,扫描的层厚与层距均为3.0mm,螺距为1.0,扫描时间设置为0.5s,矩阵为512×512。在常规扫描后做图像重建,其重建的层厚为1.5mm,层距为0.8mm,而后转换为三维成像。

1.3统计学分析

评估观察两种诊断方式下的符合率,同时将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结果

表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符合率情况对比

注:两组对比,P<0.05

诊断符合率上,CT组为97.5%,X线组为82.5%,P<0.05。其中在T11诊断符合率上,CT组为100%,X组为75%;在T12诊断符合率上,CT组为100%,X组为62.5%;在L1诊断符合率上,CT组为100%,X组为92.31%;在L2诊断符合率上,CT组为85.71%,X组为100%。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脊柱骨折一般由外力所致,例如猛烈的撞击、高处坠落等。损伤后患者会有明显的局部疼痛与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脊柱部分会产生肿胀、畸形与压痛情况,严重情况下会有下肢瘫痪。一般要对脊柱骨折做准确的判断才能有效的对治疗方案做确定,同时在治疗后的恢复状况也需要做准确的了解,因此诊断的准确性尤为重要[1]。

在诊断方式上,传统上以X线摄片为首选方式,可以通过该影像明显的观察脊柱成角的畸形状,椎体后序列线变化,椎体附件骨折,椎体压缩,椎体前缘骨质断开,脊柱纵轴线旋转,椎体后缘高度变化;CT扫描可以发现椎体骨折线、附件骨折、椎体范围内双边影,椎体软组织肿胀;硬膜囊出血,硬膜囊受压等。X线平片检查成本低,射线量少,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但是检查中需要做两次患者身体搬动,对于患者会造成更大的痛苦,同时影像结构容易产生重叠,附件的检查效果较差;CT扫描可以有效的对椎体和附件清晰全面地展示。在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等情况下也可以得到清楚的展现[2-3]。而随着三维重建系统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将脊柱骨折中的各组织位置关系和损伤情况做准确的表现。但是该诊断方式的成本高,射线辐射更大,因此不利于反复性诊断。在CT诊断的使用中,应该注意适应症,避免过于频繁的诊断运用。如果患者没有附件等骨折,椎体压缩不严重,骨折线并没有累及到椎管等位置,则可以采用X线诊断。而对于X线平片诊出有颈椎骨折的患者,则需要做CT诊断,这主要是颈髓相关的神经多,有效的对颈椎以下躯干做支配控制,而CT诊断可以有效的将骨折细节情况做展示。同时上部胸椎骨折也可以通过CT诊断。由于上部胸椎有更多的重叠结构,因此X线平片显示效果没有CT扫描细致清晰。同时脊柱骨折中胸腰椎骨折为主体,因此在脊柱骨折运用CT扫描更具有检查优势。但是在CT检查诊断中,依据椎体受压情况来做判断并不充分,需要联合X线平片做综合分析。而对于CT诊断运用,以下方面较为适宜:有两个椎体以上的连续性骨折,椎体没有严重性的受压,脊柱有明显的后凸成角,可能有骨折线累及到椎管或者存在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高度变化表明椎管可能受累;X线平片检查发现脊柱骨折存在脊柱纵轴的旋转,可能属于不稳定性骨折情况;在椎体骨折压缩较轻的时候,骨折线达到中柱,说明椎管有受影响可能;椎体后序列线断开,可能有骨折线受累椎管或者不稳定性脊柱骨折情况。在X线平片检查运用上,虽然运用广泛,但是该诊断方式对隐匿性骨折或者附件骨折漏诊情况较多,仍不可忽视,同时对于骨折分型判断也较为局限。在X线平片检查中,需要做好体位摆放,因此会加大患者痛苦,并可能进一步损伤脊髓,而CT扫描不需要翻转患者。CT诊断虽然价格高昂,同时辐射大,但是仍不可否定其诊断高准确性的应用价值,只是受到其诊断劣势的局限导致其无法在广泛范围内开展。同时在空间分辨率上,CT弱于X线,缺乏X线的方便准确。因此,一般在脊柱骨折中,首先会运用X线平片检查,作初步判断后,对于怀疑性问题再通过CT扫描做联合判断,不可将技术诊断方式的顺序颠倒,联合诊断一般会达到更精确的诊断效果,相应的会加大诊断费用和辐射影响。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增加双斜位摄影,有效的对椎弓与椎板骨折做有效了解[4-5]。

本研究中,诊断符合率上CT检查的准确性更高,有利于复杂隐匿脊柱骨折的诊断,有利于临床确诊、治疗和恢复情况的观察,应用价值较高。但是具体操作中需要依据情况而定,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检查伤害和经济压力,在保证诊断准确的情况下,提高患者的检查舒适度。

【参考文献】

[1]张庆德.X线平片及螺旋CT对脊柱骨折诊断的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299.

[2]廖星明,郭少贤,代莹.脊柱骨折的X线与CT影像学诊断价值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1,05:679-680.

[3]曾司伟.X线平片联合CT对脊柱骨折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5,03:88-89.

[4]彭深文.X线平片、CT扫描对脊柱骨折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6:86-87.

[5]刘松柏.X线检查和螺旋CT扫描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5: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