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王玥玥

王玥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0040)

【中图分类号】R2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7-0429-01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疗程为1周-3周。结果治愈112例,占82%;显效14例,占10%;无效10例,占7%。总有效率92%。结论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中医中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常见,有的表现为慢性疼痛,有的呈慢性间歇性疼痛急性发作,有的急性发作。多因急性负重及腰部扭伤所致,主要表现为腰痛,或向骶尾部、双下肢放散,被动体位,不能转侧,甚至不能起床。选取136例腰间盘突出的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36例,男性84例,女性52例,年龄27岁-63岁,平均39岁。首次发病44例,原有较轻间歇性腰腿痛急性加重者92例。发病至首诊时间2天-2月,平均为30天。

1.2临床表现

腰骶痛为主者32例,腰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痛和不适者64例,单纯下肢疼痛不适者40例,放射至足外侧及足底76例,放射至足背24例,脊柱侧弯46例,腰部压痛放射痛敏感52例,腰部压痛无放射痛12例。直腿抬高阳性112例,跟腱反射减弱12例。伸肌力减弱24例,患肢麻木、痛感减弱32例,痛觉过敏6例。

1.3影像检查

全部病例均行X线腰椎正侧位片及腰CT检查。X片显示,腰椎不同程度侧弯46例,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102例。CT显示L4-L5椎间盘突出或膨出76例,兼L4-S1椎间盘膨出或突出24例,L5-S1椎间盘膨出或突出36例,其中旁中央型124例,椎外型12例。10例椎间盘突出物在椎管内矢状径1/2部位。

1.4治疗方法

休息:病人门诊确诊后,急性期发作的卧床休息。非急性发作的,避免睡弹簧床及泡沫床,避免8字型翻身及急扭身,避免负重及急弯腰,避免无意识下台阶及急扭身。中药内服:单纯腰痛为主的,方用熟地10g、山药20g、山芋10g、枸杞12g、怀牛膝12g、狗脊12g、续断12g、补骨脂12g、骨碎补10g、独活10g、当归10g、川芎12g、乳香8g、没药8g、黄芪15g、土元8g、元胡10g、全蝎6g、蜂房8g,每天1剂,水煎服,酌情加减。如腰骶痛兼下肢痛或单纯下肢痛方用独活12g、桑寄生10g、防风10g、细辛3g、川芎12g、当归10g、赤芍10g、白芍16g、桂枝10g、茯苓12g、杜仲12g、党参10g、穿山龙12g、乳香8g、没药8g、地龙12g、蜈蚣3条、元胡10g、甘草6g,每d1剂,水煎服,酌情加减。中药制剂配合治疗:019%生理盐水250mL中加中药肿节风注射液4mL-6mL,1次/d,静滴,或盐水冲洗输液管后,再加20%甘露醇250mL静滴,每天1次-2次,连续用7d。功能锻炼:腰腿疼痛基本缓解后约1周左右,进行飞燕式腰背肌功能锻炼,顺时针和逆时针转腰锻炼,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避免弯腰拾物及急扭身等非意识的剧烈腰部大幅度活动,避免久立、久坐、久蹲、久行等。

1.5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一年内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结果

136例中无2例行腰椎手术治疗。均于7d-21d,平均14d左右症状基本消失,112例腰腿痛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6例患足及腿仍有轻度麻木,4例肌力仍不及健侧。痊愈112例,占82%;显效14例,占10%;无效10例,占7%。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引发腰腿疼痛或急性疼痛。主要由机械受压、无菌性神经炎等引起。一是机械压迫神经根,引起静脉瘀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多。神经根内或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内压增高,引起神经根的慢性或急性损伤。二是压迫刺激神经根,导致神经根产生无菌性炎症渗出,释放介质,对神经根有刺激致痛作用。肿胀的神经根,使椎间盘的机械压迫和刺激作用增强,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凡是能够缓解椎间盘突出物机械性压迫和神经根的无菌性神经炎的治疗方法都是正确有效的。卧床休息避免受身体上半身的压力,使神经根水肿、炎症减轻。静滴肿节风注射液和20%甘露醇注射液有明显的消炎消肿作用。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微循环,使神经根不黏连。方中熟地、山药、山芋、枸杞、怀牛膝、狗脊、续断、补骨脂、骨碎补有补肝肾、强筋骨、壮腰膝作用。黄芪补气升阳、助血运行。当归、川芎、乳香、没药、赤芍补血活血。二方面的作用可消除气虚血瘀,可活血除痹止痛消除其所致的肢体麻木、疼痛。土元、元胡、全蝎、蜂房行气消肿止痛。通过补肾强筋,活血,化瘀,行气,以改善血液动力学和微循环,独活、桑寄生、防风、细辛、桂枝、穿山龙,有伸筋、祛风寒、止痛作用,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地龙、蜈蚣通络止痛,茯苓利水消肿,党参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中药肿节风注射液有消炎、消肿,促进神经、血管损伤处愈合及软组织恢复作用。经保守治疗,患者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