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檀立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檀立英

檀立英

河北省隆尧县大张庄校区055350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学科。学生如果没有兴趣,缺乏兴趣,学习起来很吃力,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学习的“消极状态”,去积极主动学习,产生最佳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如果没有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很吃力,学习效果也很不理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学习的“消极状态”,去积极主动学习,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呢?本文将从四方面方面谈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关爱表扬学生,培养数学兴趣

“爱屋及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爱学生,学生爱上教师所讲的课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就需要博爱、体贴、关心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往往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无精打采、灰心丧气。为了消除他们这种强烈的自卑感,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努力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并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学习。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教师形象的树立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热情耐心地教育每一位学生,努力发现他们各自的优点,对他们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长此以往,他们一定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动手操作,享受数学的乐趣

让学生动手操作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加深记忆理解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在实践生活中有着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对未来数学学习起着培养数学思维、激发兴趣,增强自信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重视动手操作这一教学方法。

例如,讲授“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我觉得分数的意义概念比较难理解,上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先准备一些图形纸片,一些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再准备一条小绳子,运用这些学具,我指导学生动手把图形纸片对折,观察纸片上留下的折痕,引导思考:1.两份大小怎样?2.是怎样分?用相同的方法来演示对折长方形、正方形以及绳子等,让学生充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讨论,怎样才是平均分?在这个环节之后,我又让学生用彩色笔在纸片学具上分别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示出一些分数,上到这个环节时,学生感到很有趣,通过他们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分数,学生兴趣浓厚,我借此机会引导学生理解单位“1”的意义,我们把一些图形或绳子等一些东西,通过平均分,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那么我们如果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六个小组,每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这样授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表现为单维性,即从抽象的数学文字到抽象的数学公式,显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而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再现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长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如在学习《平移与旋转》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物体的动态的运动过程,学生们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一边看一边用手比划物体的运动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新知识。

四、数学问题生活化,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中,所以说生活是离不开数学的,可见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如:楼房高多少米?铅球重量多少千克?一辆卡车载重多少吨?这些问题,如果学生对事物不了解,对单位概念不熟悉,很难想象、很容易出错。把数学中的一些抽象问题生活化,学生学习时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解决。

小学教材中有《量一量》,这就涉及到了让小学生去想象一厘米、一米有多长,去猜测估计人或一些建筑物、物体的高度长度。让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拿手中的直尺去量一量自己铅笔的长度,自己课本的长宽各是多少,从而用厘米去想象一米有多长、多高,再去想象一分米一毫米是多长。我们总说身高多少多少、屋子高几米宽几米、这个电话线多长、绳子多长多长,在我们的脑海中早就有了关于一毫米、一厘米、一分米、一米的印记,所以当谈论的时候就很好想象大致是多长多高,知道该用哪个单位。

可是,对于小学生,你交给他一米等于一百厘米,他都不知道一厘米多长,又怎么能感知到一米是多长?只有把这些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的身高,铅笔的长度后,他们自然就有了这方面的感知,就能够想象得到一米是多高多长,想象到估计到自己的身高、建筑物的高度大致是多少。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方便了教学,让学生体验了生活。

总之,学生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动力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法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罗艳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08期。

[2]袁烨枫浅谈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