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预防高频电刀灼伤的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手术室预防高频电刀灼伤的护理措施

马丽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预防高频电刀灼伤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的76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抽取法,按照n=38的例数进行平均分组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常规组给予患者手术室日常基础护理,护理组则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增加预见性高频电刀灼伤护理,对比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组意外事件发生率5.26%显著低于常规组23.68%,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4.74%显著高于常规组73.68%,P<0.05。结论:手术室采用预见性高频电刀灼伤护理,可降低术中灼伤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率,降低意外事件,整体护理质量良好。

【关键词】手术室;高频电刀灼伤;预防护理;效果

随着医疗条件的进步,新型的医疗器械和设备逐渐使用到手术中,协助更好的完成手术,其中高频电刀就是较为先进的设备,在使用中频率高,有效面积小,电流密度大,因此可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但是该设备也存在因为操作不当造成患者以及医务人员出现灼伤的情况。常规护理对于这方面的预见性措施的制定较为忽视,未在手术前制定适宜的护理措施,存在发生风险的可能,因此需要对护理措施进行改进,采用预见性高频电刀灼伤护理措施,制定更加科学的方法,降低灼伤事件发生的概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1]。本文对手术室预防高频电刀灼伤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详细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的76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抽取法,按照n=38的例数平均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常规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为(43.21±3.67)岁;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为(43.32±3.56)岁。两组患者排除多发性、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以及先天缺陷,并签署研究同意书。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在手术中为患者提供基础治疗,在术中按照高频电刀的规范进行操作,防止出现灼伤的情况。护理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为:①术前措施。术前对患者进行知识普及,禁止患者带任何的金银首饰进入至手术室,后用单布将患者固定于手术台上,防止身体任何位置接触金属物,避免形成高频辐射,造成术中的灼伤[2]。同时将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详细的计划表,结合计划表的详细信息对仪器、设备等进行检修,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②术中措施。手术中尽量保持监护电极和其他探头之间的距离,防止相互之间受到干扰,同时为患者黏贴负极板,负极板黏贴需要选择肌肉丰富的位置,避免在脂肪丰富部位,对于体毛较多患者,则需要选择体毛稀少部位,防止取下时增加患者的痛苦[3];进行黏贴过程中应避免放置于潮湿位置,负极板外用防水防导电的膜加盖(手术贴膜超出负极板≥10cm)防止手术中负极板的掉落,及消毒络合碘、羊水等体液将负极板打湿;负极板进行黏贴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自身面积的70%与皮肤接触,保证有效面积;如在术中出现负极板报警的情况,则需要及时进行检查,找出问题原因。③检查培训。科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高频电刀的各项操作流程,通过说明书详细了解操作的流程,掌握先进设备的使用技巧和规范;同时定期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保证使用中设备的安全性。④细节操作。在手术中尽量采用较小的输出功率,一旦发现输出功能与参数不相符的情况,不可一味的增加功率,而是需要检查各个部分的连接是否完好,找出问题原因。同时在进行操作中需对不同的设备操作方法进行详细掌握,手控与脚控高频电刀使用方法要熟练,必要时需提醒手术医生,将不正确的方法进行纠正。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其中意外事件分为:操作不当、仪器故障以及负极板黏贴不当。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P检验,P<0.05

2结果

2.1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组意外事件发生率5.26%显著低于常规组23.68%,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高频电刀在现代手术中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可使手术完成更加顺利,但是该设备在使用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可出现灼伤的情况,因此需要在手术中配合进行更加规范的护理措施,采用预见性护理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进而提升护理整体满意率[4]。

本研究可以看出,护理组意外事件发生率5.26%显著低于常规组23.68%,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4.74%显著高于常规组73.68%,P<0.05。原因分析为:高频电刀灼伤时间发生原因主要是患者携带和肢体接触金属物体,造成高频辐射现象;负极板在进行黏贴的过程中未放置于患者肌肉丰富位置,使得导电胶失去水分,造成灼伤;在设备使用前未进行线路检查,硬极板表面存在有机物,发生短路[5]。因此预见性护理在进行手术之前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因素制定适宜的护理措施,加强对患者知识的引导,指导患者自主进行手术配合,同时关注设备仪器的使用安全性,在术前对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在实施各项护理措施的前提下重视对细节的护理,负极板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到效果,也考虑到患者的舒适性,使得患者在手术中的痛苦进一步降低,提升了护理满意率。

综上所述,手术室采用预见性高频电刀灼伤护理,可降低术中灼伤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率,降低意外事件,整体护理质量良好。

参考文献:

[1]仇玲玲.高频电刀在36例口腔患者使用中的护理安全及防护措施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3):157-158.

[2]邓慧琴.新生儿患者手术期使用高频电刀故障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6):64+67.

[3]赵洁,陈质雅.高频电刀安全使用的文献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1):25-28.

[4]周伟伟,穆燕.高频电刀的常见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预防进展[J].护理学报,2012,19(12):14-16.

[5]杨芳.手术中高频电刀电外科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