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之目录教学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高中历史之目录教学的策略探究

王金微

(鲁东大学,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目录是教材内容的浓缩,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目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关键词:目录教学;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1.前言

教材目录居于教材之首,与正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录不仅仅有索引的作用,同时也是教材内容的框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历史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就在于掌握丰富的史料,通过对历史客观事实的分析,把握历史事实之间的纵横联系、整体与局部的联系、前因后果等联系,而教材目录能够在这些联系之间搭建有效的骨骼。然而很多学生学习历史感觉乏味枯燥,忽视教材目录的作用,导致学生知识掌握得不够系统全面,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学生成绩;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只是把教材目录当做索引,教材目录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和有效提升历史教学,学生和教师必须重视教材目录的重要作用,笔者下面探讨一些目录教学以及目录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策略。

2.目录教学及其必要性

2.1目录教学及其特征

目录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教材目录进行课堂辅助教学,学生运用教材目录进行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课前的目录预习,课中的目录教学和课后的运用目录进行复习阶段,有利于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目录教学具有以下特征:高中历史教材目录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总结与概括,也是学习重点的浓缩精华;初中历史教材有着导读与目录检索的功能也是联系学生、教师与文献的纽带。

2.2目录教学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设计也逐渐从考察知识记忆向考察能力转变,其中第41题便是突出考查高中生能力的历史题型,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更侧重考查学生探究问题、解析问题的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出现不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观点不明确、史实错误等问题。而运用目录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构建历史基础知识体系,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帮助高中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目录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3.1利用教材目录,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为例,从目录上看,全书共8个单元,有27课,人教版必修教材是按照古代中外史、近代中外史、现代中外史的思路来编写的,目的是在时序上加强中外史的比较。因此用好目录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搭建历史知识体系。

3.2利用教材目录,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即阶段性特征。教材的章目录正是对这一历史阶段内容和特点的高度概括,也揭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例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在这一课中,1949-1976年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得到了高度的概括,即探索性、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联系教材内容具体分析:1.进行了正确探索2.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并遭受了一定的挫折,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在理论上产生不良影响3.道路尽管曲折,但总趋势在向前蓬勃发展,在二十多年的经济建设中,其成就显著。因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和反映中国的具体实际,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造成失误或遭受挫折。

3.3利用教材目录,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横纵向整合

在讲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等章节目录时对比讲解,让学生明确工业革命,引发了两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以此来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双重影响;一是巨大的灾难;二是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经过按目录顺序归纳,便于学生进行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回答综合性的材料解析和探究性试题。

4.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化应用方式

4.1课前预习并熟悉知识结构,培养目录意识

人教版必修一共有八个单元,27节课。教师在讲授教材的第一课之前,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并用思维导图绘制知识体系,同时培养了学生读书要先阅读目录的习惯和意识;教师在讲授某个单元之前,先让学生明白本单元在本书的地位,讲授新课时候,让学生明白本课在本单元的位置,同时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应该让学生明白课内标题之间的关系,每一个子目在本课中的地位,找出重难点。

4.2课内探究导读,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首先,研读课题目录,使课题目录成为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知识依托。如: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题设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哪些的变动?让学生阅读教材应对的三个标题目录:变动之一: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变动之二:洋务经济的出现;变动之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便成为答案依据,依次展开论述,让学生总结规律;其次,研读标题目录,历史教材一个标题就是一个问题的若干组成部分。以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的第一个标题自然经济的解体设问(背景、经过、影响),同样以洋务运动设问(背景、过程、评价),以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设问(背景、过程、影响)。让学生在对应的内容里面寻找答案,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可做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最后,研读单元目录,知道本教材中的地位与单元内课题之间的关系,完成章内及知识系统化。如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单元目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为主线,以本章四课目录:开辟新航路、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四“点”对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进一步拓展—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的一条“线”,有利于我们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面”上的整体认识。把握住历史教材目录之间的有机联系与规律,不仅有利于突破教材重难点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而且有利于逐步养成善于思考、自主学习的的好习惯。

4.3课内探究导读,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每学习完一个章节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照教材目录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既可做到对所学知识的查缺补漏,又可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历史教材的基础内容和基本线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5.结语

高中历史教材目录是对于教材内容的概括,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教材目录的应用,教导学生利用教材目录来学习和复习,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回答综合性的材料解析和探究性试题。

参考文献

[1]赵晓恩.目录导读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文理导航.2018(03).

[2]孙京.教材目录与历史教学做合一[J].中学教学参考.2012(04).

[3]陈秀娟.发挥目录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研究.2011(07).

作者简介:王金微(1982.11—),女,山东省烟台市人,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学科教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