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开启学生自信之门的钥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赏识——开启学生自信之门的钥匙

潘金山

潘金山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通洋小学224300

事例展台:

当代赏识教育倡导者周弘曾说过:“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所有的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一位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赏识老爸”的教育专家周弘运用20年时间探索出的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一名自信自立的留美博士,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且看这对父女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一段故事:婷婷刚开始做数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对了一道。但作为父亲的周弘满怀深情地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一句赏识的话语让婷婷喜悦不已,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说:“爸爸,你小的时候会不会做?”“我肯定不敢做,像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

顿时婷婷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她仅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

实践反思:

所谓“赏识”,即欣赏、认识,词典里的解释是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提出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力。通过赏识教育能使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赏识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早已摆在了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

一、以课堂教学为“平台”

学生的大多数文化知识都来源于课堂教学,在校大多数时间也都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教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地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形成“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积极凭借课堂教学这一“平台”着力实施赏识教育。当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自卑、害怕、懒惰之时,教者应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从而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当学生的方法好过老师时,作为老师应虚心向学生学习,以此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参与性,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

我们经常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教导完全正确,但如果我们仅仅只看到学生的缺点,那是不全面的。一个学生考了95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说:“Verygood!”而中国父母和教师会问:“为什么差5分?”对于中国父母和教师的做法,我们只能说:“不!”要知道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尤为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我们应着力创造一种鼓励性的环境,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点。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态度,以微笑服务于学生,要经常鼓励、赏识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让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教者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坚信学习中没有绝对的差生,只有一个个有待进步、有潜力的学生。实践表明,通过教者一次又一次的赞赏,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后进生,更能挖掘其学习的潜能,激励他们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三、以“学会宽容”为纽带

宽容是一门生活的艺术,是一种理解和体谅他人的豁达大度。宽容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更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让学生在宽容的环境中学会宽容、自爱,这是我们做班主任工作的准则。然而,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许多老师将宽容理解为原谅、容忍或怯懦,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肤浅的看法。要知道: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丧尽天良的人,则是放纵。宽容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不断地给他们补过的机会,不断地给予引导;宽容的真义在于给人创造一个友爱的环境而不互伤各自的独创性。让学生感受宽容,就应不吝啬自己的微笑,让学生在微笑中心悦诚服地自觉地改正自己的不足。因此,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教者要以宽容、理解和期望的心态,面对学生出现的缺点错误。

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实践表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促进学生活动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因此,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在活动的开展中进行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我校自开展赏识活动以来,十分重视少先队阵地建设,经常组织各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每次少先队活动为契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树立自信心。在班级环境创设中,本人充分利用教室的“两面墙”做文章,让每一堵墙都时刻提醒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一面墙,设计的是榜样教育“我最行”栏目,在这里展示劳动之星、好人好事、讲卫生讲文明讲礼貌的典型事迹、队报比赛成果等等,以此时刻激励每一位学生向优秀榜样学习。在另一面墙的设计上,本人结合学校开展的“雏鹰争章活动”,开展“争章比赛”,如礼仪章、守纪章、学习章、节俭章等。对于做得较好的同学,定期颁发印有奖项名称的标章,并在墙上张贴。通过争章活动,使学生的日常行为日趋规范化。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赏识教育是让教育者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真教育”,是开启学生自信之门的钥匙。教育,请从赏识起步,并将赏识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