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碳汇在我国林业发展中的实际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探讨碳汇在我国林业发展中的实际运用

陈宏锋

紫金县九和黄砂林场广东河源517400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林业碳汇发展的道路,分析和解读国内碳市场的发展以及生态补偿机制。在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森林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林业碳汇发展策略,提出了我国林业固碳发展的制度框架。

关键词:林业;碳汇;发展策略

1我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

从总体规模来看,中国是世界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森林总面积分别居世界第五位。然而,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森林蓄积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总体而言,我国森林资源水平低、质量低、分布不均。

从区域上看,我国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南、西南三个方向。这三个地区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别占全国的79.5%和87.8%。从区域角度看,我国森林资源的动态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全国森林资源存量单调递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森林面积和各地区的存量。因此,不同地区的森林碳储量都在增加。

(2)森林结构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地区结构来看,南部地区一直保持着最大的森林面积,西南部地区相对稳定,而北部地区的一些地区的林业状况已经有了逐渐改善,而东北森林面积变化较小。这表明,北部地区森林面积的扩张速度快于其他地区。如果从储量规模构成来看,西南地区和北部地区的储量最大,相对稳定,东北和南部地区的储量份额中等。

(3)考虑森林蓄积水平的动态变化。西南地区森林单元蓄积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下降,30多年来下降了23.33%。这也意味着森林的固碳效率下降非常明显。在东北部和北部地区,2003年后产量开始下降。在南部地区,森林单位的蓄积量自1998年以来才有所增加,但在南部地区,单位蓄积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是在北部地区,在林业资源长期不足的地区,单位蓄积量的增加比率也很小,降低了全国蓄积的总体水平。

因此,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的森林面积显著增加,因此森林中的碳储量也随之增加。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东北地区相对落后。西南地区是我国森林碳积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森林单元的积累量在不断减少,影响了固碳的效率。全国森林蓄积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也略有下降,是影响我国森林固碳能力的主要因素。

2我国的林业碳汇机制

2.1碳交易机制

总的来说,中国的森林固碳项目和交易不够成熟,但随着经济发展中碳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气候变化在碳排放方面的要求继续增加,内部逐渐整合,创造了一个碳市场,促进企业组织和个人参与碳交易。除了不同类型的森林碳库外,还要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制定综合规划。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不仅可以拓宽生态系统的融资渠道,而且可以积累未来同步融入碳排放一体化系统的经验。通过向林业投资,减少排放的公司可以预先保留碳信用,提前减少强制性排放,并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组织和个人也可以通过采取积极措施来采取,从而建立一个机制来解决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责任。

2.2环境补偿机制

不同类型的环境补偿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于公共产品,例如森林碳同步服务独一无二,不具有竞争力。除了碳汇直接交易之外,政府支付可能是唯一可行的环境补偿方式。事实上,政府资助的旨在同步森林碳排放的项目相对较少。因为森林生态系统提供多种服务,所以会产生许多综合收益。大型项目或政府主导的环境补偿项目通常包括一个目标和措施,以统一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单一碳封存来源。例如,开发碳酸盐岩储层的造林和森林保护项目与不同的目标相结合,如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土地复垦、荒漠化防治、景观建设、扶贫和可持续发展。

3中国林业碳汇的发展战略

3.1关于经济实体的政策制定

首先,应动员大多数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森林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林业改革、经营权、收入权、经营权完全融入森林实体,规范林地流转,允许个人或法人转让、出租或生产改造;第二,减免超额森林税,降低森林经营成本;第三,鼓励企业根据市场价值信号识别产品的伐木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第四,为企业建立森林碳库、减税、参与补贴、提供基础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第五,鼓励企业、组织和个人向碳汇贡献植树造林资金。

在制度保障的背景下,政府首先需要通过经济利益补偿来修改森林法,这反映了依法获取生态森林服务的经济利益,体现了中国森林发展的战略变化。森林固碳为气候变化、森林产业的变化和现代化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了计算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应反映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破坏的成本。此外,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管理还需要国际交流与合作。

3.2市场开发方面

政府应当通过制度创新、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鼓励和鼓励地方森林碳捕集项目的发展,并纳入国家碳交易和国际市场一体化体系。除国家预算支出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地方和国际碳市场以及多渠道气候基金。

对森林建设、国家林业工程、生态公益林、大型林业工程、政府林业和林业工作,以及森林质量监测、评价和信息传播,实行公开透明的绩效评价,重点评估环境效益。扩大创新投资机制,为森林渠道融资,增加森林投资和发展趋势。

3.3环境补偿

应当建立健全区域间的环境补偿制度。获得3E评估标准(利润、效率和客观性)。认真考虑社会利益,扩大资源使用者、政府机构与相关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采取有效的控制与核查措施,建立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和问责机制,建立灵活、长期的合作用户管理体系。

4结语

总的来说,有必要合理化国家与市场之间的界限,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关键作用。政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公共采购消除市场失灵的缺陷,并重点提供森林生态服务。社区自治和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构建了“多中心体系”,为林业碳汇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喆.浅析碳汇林业发展对气候变化的影响[J].中国林业产业,2017(2).

[2]张厦,朱秩辉.简述我国碳汇监测体系的发展[J].中国林业经济,2017(2).

[3]王冠华.研究碳汇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林业产业,2017(02):288.

[4]曹先磊,程宝栋.中国林业碳汇核证减排量项目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环境保护,2018,v.46;No.641(15):28-35.

[5]孙金峰,梅子侠.国有重点林区发展林业碳汇经济的探索—以最大的国有林区大兴安岭为例[J].知与行,2017(7):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