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培养

王文军

四川省威远县第一初级中学王文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科学家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执著钻研,乐在其中,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从中不难看出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看到过许多这样的现象:让有的学生拿起书本,他一分钟都坐不住,可是一到了球场上就是几个小时,累得浑身是汗也乐此不疲。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两个字: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如何使学生长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并使之成为学习物理的动力,是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过程”、“趣味物理实验演示”两方面的内因,以及“教师丰富情感和生动风趣语言”、“设计物理背景”两方面的外因着手,阐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采用的各种方法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爱学物理。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的许多基础理论。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初中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反之,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就差。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物理。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过程,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概念多,涉及范围广,内容冗长而且繁琐。有的概念比较抽象,这时教师应想方设法通过实验,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内容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通过动手体验,使学生在参与实验过程中获得极大兴趣,学生就乐意去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大气压强有了一个鲜明的印象,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二、通过趣味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思索欲望

物理现象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多挖掘些学生有能力、有条件做的实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好奇心。用学生十分熟悉的物体、玩具做实验,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应在教学过程中时时牵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摩擦力”内容时,刚上课,我就对学生说:“我们来进行拔河比赛!”学生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有几个平时较顽皮的学生此时也跃跃欲试,气氛来了,要趁热打铁。于是我选择了班上最胖的一个学生和较瘦的一个学生,让他们俩比赛。这时,同学们都有意见,几乎都说:“那还用比吗,胖子的力气大,赢定了!”看来,同学们都走进了我预先设的“圈套”,达到了我要求的效果。我说:“谁输谁赢还很难说!”接着,我拿出一双溜冰鞋让胖子穿上。比赛开始,结果较瘦的学生轻而易举地赢得了比赛。我说:“为什么力气大的却输了呢?”很多学生说:“胖子穿的鞋很滑。”这时,我及时引入:“拔河比赛取胜靠的不是手的力气大,关键是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这样就很轻松的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教师的丰富情感和生动风趣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首先,应该带着积极热情的微笑走入课堂;其次,应该带着热爱和谐的心情走入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生动风趣的语言,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若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用手盖住头顶,并说:“那还不赶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

2.讲述有趣的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方式是多样化的。在教材整体可行的情况下,刊登些物理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前面所说的卡通插图。

例如,在讲授“速度”时,介绍著名物理学家费恩曼曾经讲过一个笑话:一位妇女因驾车超速被拦住,警察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每小时60英里!”妇女反驳说:“先生,这是不可能的,我刚才只开了7分钟。这是天大的笑话!我开车还没有1小时,怎么可能每小时走60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您继续像现在这样开车,在下1个小时您将开过60英里。”“这也是不可能的。”妇女接着说:“我只要再行使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60英里的路程。”显然,这位妇女没有瞬时速度的科学概念。没有瞬时速度的概念,就没有科学的运动学、动力学……

四、给学生设计物理背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

例如,在讲授“光的折射”内容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盛满水的玻璃槽,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鱼的位置就是鱼实际的位置,在这样的错误前科学概念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需要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活,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上证明,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引起学生注意,并使学生感知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引起探究倾向,学生就会执着地追求和钻研,学生的智力因素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注重实验教学,多做有趣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巧设情景,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并能使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乐学”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