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带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理论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眼针带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理论探讨

赵曦彤1王鹏琴2(通讯作者)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脑卒中后便秘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现中西医治疗方法有限,多为药物及手法治疗,而卒中后便秘的发生将减慢患者康复进度,影响预后。眼针是由彭静山教授创立的一种微针疗法,由王鹏琴教授继承发展,首创眼针带针康复技术,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基于眼针理论,眼针带针康复优势,现探讨眼针带针技术在脑卒中后便秘的应用理论。

关键词:脑卒中;中风;便秘;眼针带针

一、中风后便秘发病率

便秘是脑卒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据文献表明,脑卒中便秘总发生率为34.6%,无论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缺血合并出血性卒中便秘的发生率均在31%以上,按卒中时期分类,急性期发生率为41.9%,恢复期31.5%,后遗症期22.6%。[1]对于脑卒中后便秘治疗方法的研究迫在眉睫且有重要研究意义。

二、中风后便秘治疗方案

1.药物疗法

1.1西药

西药治疗便秘选药较少,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开塞露、甘露醇注射液、酚酞片、乳果糖等。

1.2中药汤剂

中药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研究文献较多,中药汤剂口服参芪承气汤(加减)[2-3]、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4]、济川煎[5]、桃核承气汤[6],对照组为酚酞片(果导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20%甘露醇射液,试验结果均表示试验组对便秘患者症状改善均有良好效果。

2.外治法

2.1针刺

近些年在针刺方面研究随着中医的发展而增多,包括电针[7]、腹针[8-9]、体针[10],在临床治疗中均起到了一定治疗作用,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

2.2按摩

按摩作为一种无创的手法,根据患者个人意愿,进行腹部按摩及运动干预,有利于粪便的移动及肠道蠕动。

三、眼针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

眼针是已故的名中医彭静山首创的一种微针治疗方式,在证治准绳中有一句话:“华元云: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血气往来以滋养于目。故凡发病,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难内之何脏腑受病也……”这段话启发了彭静山老先生,使得他发现了“眼针疗法”,眼睛分区的划分则是根据周易而来,从哲学上看周易是一种古朴唯物辩证思想,五轮八廓学说也给了彭静山老先生极大的启发,将白睛分成若干个区域以归纳脏腑,将脏腑赋予分区,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灵枢·大惑论》[11]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说明了人的眼睛可以反映出脏腑的盛衰,脏腑的疾病状态会体现在眼睛上脏腑的精气上输于目而体现在眼睛的注视能力

《素问·五脏生成篇》[12]云:“诸脉皆属于目。”也表明气血的盛衰可以通过眼睛来体现。

由于此病的病位在大肠,故眼针选穴选择大肠穴,大肠从三焦辨证属下焦,故选下焦穴,大肠穴进行针刺可以调节肠道的运动,使得肠道的通降功能得以恢复,大便不停留在体内可以更好的排出。下焦穴调节下焦功能,通畅三焦。

四、眼针带针疗法理论依据

眼针带针是由辽宁中医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脑病康复二科王鹏琴教授首创的一种新型康复治疗方式,眼针带针可以持久作用于眼穴刺激部位,在治疗其他疾病上,均有获益。眼针带针具有以下优点,所用的针具小巧,患者疼痛感低,不易出血;眼针带针留针时间长,可以长时间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且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可以带针运动增加胃肠蠕动,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所帮助;目前治疗方式多样,价格相差大,眼针带针价格低廉,是一种易于患者及家属接受的治疗方式。

五、讨论

便秘是由于便质干硬,导致排便困难或者排便周期过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而卒中后便秘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期卧床,导致胃肠蠕动速度减慢,导致便秘的发生,这不但影响了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影响患者预后,也给其他系统造成负担,影响心肺功能。由于卒中后便秘的发生,进而更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3]了解饮食物的消化过程,对于卒中后便秘的病因病机了解至关重要,饮食物到胃,经过脾胃的运化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大肠排泄。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指出:“既得半身不遂之后,无气力使手足动,无气力使舌言,如何有气力到下部催大恭下行。大恭在大肠,日久不行,自干燥也。”[14]中风的病因复杂,多为诸多病因相兼致病。主要由于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加上情志不遂、房事劳累等诱因,以致于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蒙蔽心窍而发生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诸证。病位在脑,与心肝肾脾密切相关,病机为虚、火、风、痰、气、血六端。其中虚分为气虚、阴虚;火分为肝火、心火;风分为肝风、外风;痰分为风痰、湿痰;气主要为气逆;血主要为血瘀。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15]

便秘的病因与中风有相似之处,便秘的形成,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侵袭、体质虚弱等导致肠道传到失常。其中情志内伤和体质虚弱与中风的相关性较高,因半身不遂卧床,忧思过度,久卧于床少动而导致气机郁滞通降失常,大便排出困难。因年老体弱而导致的卒中后便秘则是由于病后体虚,气虚的大肠传导无力,阴虚肠道干涩大便干结而排出困难。[15]

眼针带针可以持久作用于眼穴刺激部位,在治疗其他疾病上,均有获益。眼针带针具有以下优点,所用的针具小巧,患者疼痛感低,不易出血;眼针带针留针时间长,可以长时间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且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可以带针运动增加胃肠蠕动,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所帮助;目前治疗方式多样,价格相差大,眼针带针价格低廉,是一种易于患者及家属接受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医生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思超.便秘在脑病发生学中的地位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5):294-295.

[2]郑丽.参芪承气汤加味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7):1066-1068.

[3]郑丽.参芪承气汤治疗中风后便秘42例[J].光明中医.2016,(13):1887-1888.

[4]卢薇,王珏,章正祥,朱红.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促进老年缺血性中风患者胃肠蠕动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14):131-135.

[5]姜楠,孟湧生.济川煎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便秘的疗效研究[J].光明中医.2016,(9):1267-1269.

[6]施伟国.桃核承气汤治疗急性脑出血伴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191-192.

[7]彭拥军,孙建华,李忠仁.电针深刺天枢穴治疗中风后便秘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10):1181-1183

[8]李琰琴,高旸.头针配合腹针治疗中风后便秘5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6):394.

[9]张亚娟,袁萍,东贵荣.头针足运感区配合五脏俞治疗中风后便秘[J].针灸临床杂志.2008,(1):20-22.

[10]杨继鹏,刘璟莹,谷红艳,吕纹良,赵红,李桂平.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J].中国针灸.2014,(8):833-836.

[11]河北医学院.灵枢经校释[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10

[12]郭霭春.皇帝内径素问校注[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58

[13]侯淑敏,陈长香.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5):110-112.

[14]王清任,医林改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3-34

[15]陈志强,蔡光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

第一作者:赵曦彤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级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方向硕士研究生邮箱:821047979@qq.com13940409650

通讯作者:王鹏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康复二科脑病康复方向博士生导师邮箱:23318199@163.com1810245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