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维修成本因素及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地铁车辆维修成本因素及控制

侯祥稳

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湖南省长沙市410000

摘要:地铁车辆的维修对于地铁的高效、安全运行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现阶段的车辆维修基本模式中,维修材料损耗、设备投入、维修制度及人员、能源损耗构成了维修成本的主要因素。随着地铁网络的不断扩大、运载量的逐步提升、里程数的攀升,维修成本也在不断加大,因此加强地铁车辆维修成本的控制是维系地铁经济、可靠、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地铁车辆维修;维修成本因素;成本控制

一、引言

在我国,地铁已经成了许多城市交通中承担起主要乘客运输的任务,我国地铁车辆的设计寿命基本高于三十年,为保证行驶安全,车辆的维修比例非常高。地铁车辆维修费用占据地铁维修成本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而成本因素也影响着车辆的维修质量。因此,做好地铁车辆维修成本因素的分析及控制意义重大。

二、地铁车辆维修基本模式

地铁能够有效缓解地面交通的拥堵,但是随着地铁运载量的逐步增加、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也对车辆维修增加了更大负担。基于地铁行驶里程的长短、被使用的时间,地铁车辆的维修主要分为定期和不定期维修两种[1]。

(一)定期维修模式

地铁定期维修又称为计划维修模式,地铁车辆维修初期及稳定运行期,主要采取日检、双周检、月检、半年检、年检的周期计划性维修模式。

日检:每日地铁工作结束后对车辆进行安全相关的技术性检查。

月检:车辆入库停运检查,主要任务是进行车辆主要零部件的检修及保养。更换使用寿命结束的零件、对各部件进行清洗、安全排查;将车辆运行出现的故障重新全面检查。

年检:铁路系统全年检查、保养。

架修:对车辆进行大范围解体、清洗、检测、修复等工作。对车辆的大功能模块(转向架及轮对、电机、空调、制动系统等)进行分解清洗、检查、维修等。依据架修标准,每运行五年或50万公里时需要在架修库或工厂进行一次架修。

大修(厂修):对车辆的维修范围相比架修更全面,维修内容更加系统。进行包括车体在内的整体解列,对各分项系统进行分解检修试验更新等。车辆每运行十年或者100万公里需要在工厂进行一次大修。

(二)不定期维修模式

不定期维修模式又称为故障维修模式,又可以分为运行临修(车辆运行时对简单故障的直接解决)和场内临修(由于较大突发故障返厂维修)。

三、地铁车辆维修成本构成因素

地铁车辆在维修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构成了维修单位的生产费用,即维修成本。车辆维修成本的高低对车辆的安全稳定运行也会带来影响。根据地铁车辆维修基本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到维修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如下:

(一)维修条件配置成本

地铁车辆维修条件配置成本主要是指设备及物资配备。首先是车辆维修过程所需的环境及工业设备,影响车辆的维护效率,同时这些设备的维护及保养,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车辆维修过程中,备件和常用材料的消耗、材料的采购、保养及管理,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维修制度及人员配置成本

地铁车辆维修制度(政策)、维修人员配置、技术培训及管理构成了维修成本的软性因素。合理优化人员配置、提升各类维修类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优化维修模式,将有效降低维修成本、提升车辆运行质量。

(三)车辆运行能源损耗及经济成本

车辆维修时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车辆的运行及维修,对能源的损耗大,也是维修成本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时车辆出现非预期故障导致停运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损失,增加了运行成本。预防性维护、以及故障小修时间组成的停机时间越短,停机损失越小[3]。

四、地铁车辆维修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一)车辆维修材料消耗定额管理问题

定额是地铁企业在维修管理中,对人力、物理、财力的配置、使用、消耗以及获得等方面所制定的遵守标准[2]。实行定额管理,对于维修材料的节约、劳动的高效合理组织、设备利用率的提高,维修成本的降低,都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地铁车辆维系工作的复杂性、专业性,导致维修材料数据存在难以确定的问题,需要定额确定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维修材料的定额制定需要多部门协作,整理一整套耗材定额数据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同时定额数据的调整也存在利益牵扯、协调难等问题。

(二)车辆维修备品备件管理问题

由于国内部分核心技术不成熟,车辆维修中关键系统的备品备件需要进口,购买渠道单一,就会导致采购价格过高。同时备品备件管理还存在申购困难、采购困难等问题,由于备件详细型号规格掌握不清,导致错误申购、供应商难以报价、误采购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了地铁车辆维修成本。

(三)车辆维修维护计划制定问题

目前国内各城市地铁车辆不同,车辆维修的方式也存在很多不同,但多等级、多周期的基本模式差别不大,而现阶段车辆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研究,大多基于设备维护经济型考虑,并未过多地考虑制定合理计划,设置合理更换周期来实现设备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利用、减小价值浪费、降低维修成本的目的。

五、地铁车辆维修成本控制主要措施

(一)完善维修定额管理及备品配件管理措施

对于地铁车辆的维修,设备、材料的消耗是维修成本的主要构成,材料的采购与使用都必须以车辆实际维修为基础,强化定额管理,制定出单位维修工作量所需的合理材料消耗标准及成本标准,同时利用信息化系统,以领料为实际消耗统计,做好计划内维修必要物资、临修材料的损耗的详细记录,建立一套高效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指标体系。

在备品备件的管理中,应该完善各材料备品信息库,根据材料损耗经验及采购制定配额管理计划,确保安全库存,同时通过直接寻找生产厂家采购、寻找合适替代品等减少成本。

(二)制定经济有效维护计划、维护方案

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可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4],从而大大降低维修成本。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在美国的航空领域的应用中,飞机的故障率得到明显控制,因此将该理念应用在地铁车辆维修中,通过对设备的针对性预防性维修、更换,对非预期故障进行小修处理,避免了“多维修、大维修、多保养”的传统理念,降低车辆备品备件的损耗,使维修工作更科学高效,通过设备故障率的降低,达到大幅度降低维修成本的效果。

(三)合理调配控制维修成本,节能降耗

地铁是城市的大规模同时也是高能耗的网络交通工具,在车辆检修时,要充分科学制定流程、合理调配车辆运营,减少电能浪费、有效控制人员成本。通过设备的改进,开展车辆的节能降耗工作,消除高能耗电力设备,在保质量的同时,进行高效率、降成本的经济可行性转型。

(四)加强设备国产化改造,降低车辆维修成本

依据产品技术指标、功能参数,开发消耗材料及维修设备的国产化产品,能够极大地降低维修成本。这就需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快推进技术革新,引进科研成果,提升相关产业竞争力,加强设备的国产化改造及创新研发,从根本上解决核心技术壁垒、采购难、进口材料采购成本高昂等问题,从源头上降低车辆制造与维修成本,推动行业发展。

六、总结

地铁车辆的维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维修目的不仅仅是恢复车辆正常运行,更重要的是在维修与维护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与经济性。本文通过对地铁车辆维修的基本模式、维修成本的构成因素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材料损耗、设备需求、维修体系上存在一定问题导致维修成本过高,不仅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辆的维修质量,因此地铁车辆维修成本的控制关系地铁运行的效率与安全,我们只有不断通过维修成本的科学控制,才能为地铁的经济稳定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锡辉.浅谈地铁车辆维修模式[J].技术与市场,2016,07:246+248.

[2]王宝杉.浅谈地铁车辆维修成本因素及控制[J].科技传播,2016,(11):69,75.

[3]刘志龙,王红,杜维鑫等.基于效费比的地铁车辆设备预防性维护决策优化[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第13卷(1):146-151.

[4]孙若愚.地铁车辆维修工对车辆维修与管理的认识[J].工业设计,2016(03):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