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普通病房的临终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基层医院普通病房的临终护理体会

段家丽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成都611530)

【摘要】为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健康需要,作为基层医院我院将护理服务逐渐延伸,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老年护理、慢病管理、长期照护、康复促进、临终护理等服务,进一步满足老年群众患者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作为消化内科,我科结合我院现状在普通病房设施临终关怀,受到广大群众的肯定。

【关键词】基层医院;普通病房;临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249-02

临终护理(terminalcare)是指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1],其宗旨是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同时给临终患者的家属提供社会和心理乃至精神上的支持,是一种具有高度价值观和伦理意义的服务活动[2]。关于临终的时限问题,目前世界尚无一定的标准。我国临终关怀的对象是预计生存期限不超过2~3个月的终末期患者,主要对象是癌症患者。临终护理的目的并不是使患者康复,而是使患者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安详、平和、舒适而有尊严的离开人世[3]。

总结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科收治的56例临终的患者,主要诊断为:胃癌伴全身多处转移、胰腺癌伴腹腔转移、肝癌伴肺转移、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消化道大出血;年龄在32~96岁,平均为65.8岁。作为县级基层医院,未专门设置临终病房,我科在普通病房为患者设施临终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基础护理

1.1临终患者具有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运动障碍、意识改变等临床表现,患者自身消耗性疾病,饮食营养差,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发生压疮,此时责任护士应做好患者皮肤的护理,为患者应用气垫床,经常为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和骨突处;另外还应做好患者口腔护理、会阴护理、肛周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等。

1.2临终患者情绪低落,应单间安置,保持病房舒适,整洁,安静,使其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情境。

2.疼痛护理

临终患者饱受疼痛的折磨,疼痛不仅局限于生理范畴,而且还涉及心理及精神等领域[4]。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采取进行药物控制和非药物控制这两种措施。所谓药物控制,是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使用镇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生理疼痛,药物止痛主要采用三级阶梯镇痛法。对于临终疼痛的患者,药物止痛可不封顶,给足止痛剂,责任护士注意观察患者应用止痛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尽量缓解其不适,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非药物控制则是通过舒缓情绪的方式,来缓解病人疼痛的状态,如意念疗法、音乐疗法等。临终关怀将二者合理结合,搭配运用,在某些时刻甚至将非药物治疗的过程配比更多,这是因为人类跟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便是人类能够有思想能够控制自己的意识,通过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加以配合人类本身的思想和意志力,能够有效的帮助病人减缓病痛。因此,缓解临终者精神和心理上的痛苦,帮助临终者消除恐惧,摆脱焦虑,不留遗憾是临终关怀的重点内容。

3.心理护理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与患者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站在患者及家属的立场考虑问题,并注意沟通技巧和谈话的方式,尊重患者和家属的决策,注意保护患者和家属的隐私,做到与患者及家属融洽相处,和谐的气氛利于各种工作的展开。

3.2观察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

临终患者由于长期遭受疾病折磨,往往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比较低落,有的人拒绝治疗、进食,甚至产生自杀等念头[5],此时责任护士应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根据患者对疾病和死亡的认识程度,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激发患者潜在的生存意识,引导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3关爱和尊重临终患者

临终关怀的任务使患者在有限的生存期间内,安详而平和、舒适而尊严地离开人世。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对疾病和死亡的认识程度,适当、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实施临终关怀,降低临终患者的心理悲伤情绪,提高患者尊严水平,增强生存意愿,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有尊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历程,所以对待患者应该有人性上的关怀。

责任护士应耐心听老人诉说,对虚弱无法用言语交谈或听力障碍的患者则可通过神态、手势、文字等向患者表示关爱,应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4.临终期生命的支持

对于临终患者的治疗只是单纯的稍微延长一点患者的生命,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6]。重症监护技术虽然能显著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延长了不可逆转的临终患者存活的时间,但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只能使临终患者处于很低的生存质量状态。因此,从单纯治愈疾病向综合性对症和整体护理转化是临终患者护理的重要特点。认识和尊重临终患者的生命价值,提高临终患者生存质量,是临终关怀的真谛所在,因此应告知患者或家属疾病的相关转归,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愿。

5.安抚家属

责任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和死亡的接受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使家属了解医护人员对其亲人的抢救过程和效果[7];同时做好死者的尸体护理,很多家属对患者的离世难以接受、悲伤、痛苦,这时责任护士应对家属表示理解和同情,劝告家属节哀,进行心理疏导。责任护士应给予家属足够的情感支持,鼓励丧亲者之间相互安慰,并帮助家属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家属在承受生离死别的痛苦时更加坚强的生活下去。

在基层医院普通病房实施临终护理,不但体现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延伸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落实,还提高了家属的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程度,得到家属的肯定,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华.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其发展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08,(4):604.

[2]许婷婷.临终关怀中的人文护理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3-4.

[3]潘元青.临终关怀的内隐自尊的修复:现象、机制及意义[J].医学伦理学理论研究,2013,(7):97.

[4]李蓉,等.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效果[J].福州总医院学报,2011,(9):36.

[5]辛爱利,等.235例患者临终关怀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1):50-52.

[6]赵敏,王珍娥.临终关怀的发展回顾[J].中华医史杂志,2013,(2):126.

[7]黄晓蕾,张亚茹.临终癌症患者家属需求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