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张榕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611130)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配合治疗依从率比对组高,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脑卒中复发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比对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和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值得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临床护理路径是系统性的护理模式,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可控制治疗和护理的质量、费用,有助于医疗安全性的提高[1]。现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进行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取得了满意成果,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54例,在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46~85岁,平均年龄(61.35±10.29)岁,病程1~6天,平均病程(3.15±2.09)天,在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61.49±10.31)岁,病程1~7天,平均病程(3.64±2.13)天,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并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阿替普酶等药物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其主要内容如下:

1.2.1溶栓前护理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成立临床路径护理小组,由临床路径护理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并确定临床护理路径,制作临床护理路径表,确定表格内容。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填写临床路径评估表,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和工作制度,告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及对应的目的,护理人员根据护理操作完成情况填写临床护理路径表,完成内容打“√”,不确定的打“×”。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前,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血糖、血型、血常规、凝血常规、电解质、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患者存在恐惧等心理时,护理人员及时安抚患者,了解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的原因,并向患者详细讲解治疗的方法、具体操作流程、治疗意义以及应当注意的事项,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1.2.2溶栓中护理

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保持头低体位,且嘱咐患者不可随意动头部。护理人员按照医嘱在一定时间将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输入患者体内,定时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瞳孔、意识等情况,溶栓开始时的监测频率为15min/次,溶栓持续2h后的监测频率为30min/次,溶栓持续6h后的监测频率为1h/次,保证患者的血压小于180/110mmHg。护理人员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溶栓持续24h内,护理人员尽可能地减少损伤性操作,如导尿、采血、静脉穿刺、口腔护理等。

1.2.3溶栓后护理

治疗后24h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不可突然、大幅度地活动。并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做好并发症防治护理。护理人员每天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交班时,护理人员向接班护理人员详细讲解患者的情况,并对患者进对应的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必须合理饮食和休息,注意按时按量服药,根据身体情况进行活动。

1.3观察指标

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住院费用、健康知识知晓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90分)、一般满意(70~90分)、较差(<70分),满意度=100%×(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依从性,优:患者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良:患者基本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偶尔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差:患者存在较多不规范治疗行为,基本不遵医嘱,或患者中断治疗,依从率=100%×(优+良)/总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配合治疗表现依从率比对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脑卒中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比对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3。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急性脑梗死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临床上通常应用静脉溶栓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该治疗方法可能引发脑出血、再灌注脑损伤等不良结果,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配合治疗表现优良率比对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患者住院时,护理人员及时向患者进行住院指导,可促使患者尽快熟悉并适应医院环境,有助于降低患者住院治疗的不适感发生率[4]。患者可能存在质疑治疗效果的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疑虑,从而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脑卒中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比对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强化治疗效果。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患者进行护理,包括溶栓前的准备工作、溶栓中的指导和病情护理以及溶栓后的护理等,这些护理措施的实施均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而较多的沟通可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且能够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体验,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些护理措施的开展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强化治疗效果,减少住院费用。总之,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凤英,梁峰.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8(28):218-219

[2]顾志娥,谷薇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5(20):25-27

[3]伍建玲.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3(19):2963-2965

[4]黄芳.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5(09):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