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氯胺酮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观察

王朝红孙红梅李采芬

王朝红孙红梅李采芬(云南省曲靖市妇幼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加用氯胺酮是否会对剖腹产子宫收缩、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有较大引响。方法选取100例22-36岁,ASAI-Ⅱ级因各种原因需行剖宫产的孕产妇,随机分成两组(A组)术中单纯硬腹外麻醉组,(B组)术中硬膜外复合氯胺酮麻醉组。(A组)未加用氯胺酮组婴儿娩出后静脉加用米唑安定0.1-0.2mg/kg-1镇静(B组)在切皮前加用氯胺酮0.5-1mg/kg,婴儿娩出后静脉加用米唑安定0.1-0.2mg/kg-1iv,观察记录术中宫缩情况,出血量,新生儿娩出情况、Apgar评分。结果未加用氯胺酮组(A例)和加用氯胺酮组两组的子宫收缩情况,出血量,新生窒息情况,Apgar评分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0.5-1mg/kg-1用于剖腹产对产妇子宫收缩,出血量,及新生儿是安全的有效的。不会影响产妇子宫收缩,增加出血量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关键词】氯胺酮剖腹产宫缩出血量新生儿窒息

【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210-01

本研究观察剖宫产中加用氯胺酮后对产妇宫缩情况,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是否有相关性影响,消除产科医师对术中应用氯胺酮的顾虑。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00例各种原因需行剖宫产的足月孕妇,ASAI-Ⅱ级,年级22-36岁,胎心为120-150次/分,随机分成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组(A组),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静脉氯胺酮麻醉组(B组)。

麻醉方法患者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纳0.1g,人室开放静脉常规输入复方氯化钠,并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O2)、监测胎心、吸氧,选择L1-2行硬膜外穿刺,并向头侧置管3-3.5cm,给以2%利多卡因3ml为试验量,测定麻醉平面后给0.75%罗哌卡因8-12ml,麻醉生效后A组直接行剖宫产术,婴儿娩出后静脉给米唑安定0.1-0.2mg/kg-1镇静,B组在切皮前给予氯胺酮0.5-1mg/kg-1静注,婴儿娩出后静注米唑安定0.1-0.2mg/kg-1镇静,必要时每40min追加罗哌卡因4-5ml维持。

观察指标;所有孕妇在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前监测胎心一次,记录出血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缩宫素应用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复苏例数,肾上腺素应用例数。

统计分析:数据以±标准(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结果

患者年龄、体重,术前胎心,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组(A组),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氯胺酮麻醉组(B组),两组在宫缩情况,出血量,缩宫素应用例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组(A组),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氯胺酮麻醉组,(B组)两组在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新生儿复苏例数,应用肾上腺素例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讨论

因剖宫产手术的特殊性,剖宫产手术对麻醉的基本要求,麻醉必须考虑产妇和新生儿两方面的安全,因此麻醉医师必须对孕产妇生理变化有所了解,并熟知各种麻醉药物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影响,为剖宫产手术提供良好的镇痛和麻醉。为消除一部分产科医生对氯胺胴用于产科手术的安全顾虑,特做此研究。氯胺胴为苯环已哌啶洐生物,氯胺酮有较强的镇痛,镇静作用,起效快,但氯胺酮也能快速通过胎盘,用药后母体和胎儿体内血浆浓度十分接近。氯胺酮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动脉血压增高,胎盘灌注量增高,子宫血管收缩,用药量超过2.0mg/kg时可使胎儿抑制。小剂量可用于产科麻醉,一般临床用0.25-1mg/kg的氯胺酮,对子宫收缩,出血量无不良反应,新生儿的临床状态及酸碱平衡均正常。本研究观察发现应用了氯胺酮的剖宫产手术无论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缩宫素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复苏例数,肾上腺素运用例数和没有应用氯胺酮的剖宫产手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中运用0.25-1mg/kg的氯胺酮,对产妇,新生儿是安全的,不会增加产妇出血量,不影响宫缩,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

参考文献

[1]李仲廉主编,妇产科麻醉学天津科技出版社2001.1.

[2]赵俊主编,新编麻醉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8.